从端午节浔江竞渡的龙舟,到春节骑楼城的非遗市集,再到清明节茶园里的采茶体验,这座千年古郡正以节庆为纽带,将非遗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文旅盛宴,在保护与创新中书写着文化传承的现代篇章。
今年端午假期前后,梧州市的文旅市场热力十足,各类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让市民游客尽兴而归:
——2025年梧州·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吸引了两广地区18支队伍参赛。这场龙舟邀请赛,是继4月的2025梧州半程马拉松后,梧州举办的又一场重大体育赛事,展现了梧州对“端午节赛龙舟”这一国家级非遗的活态传承。赛前,龙舟点睛、放龙仪式、水上表演轮番上演,将梧州传统民俗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赛中,梧州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梧州文旅视频号及抖音号,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视界客户端等央媒平台,广西视听、广西云等自治区媒体平台,以及两广多个兄弟地市的新媒体进行全程直播。不少商业平台也同步呈现梧州龙舟赛活动盛况,当天全网累计观看量达588万人次。
——端午节前,有关部门推出一条结合端午节与儿童节的“跟着味蕾去旅行”特色路线,途经冰泉豆浆馆—白云山景区(西江明珠塔)—粤北餐馆—龙母庙—岭南文化园—中山纪念堂—梧州骑楼城,将梧州的山水灵秀、历史底蕴与特色美食巧妙串联,为亲子家庭打造沉浸式“双节”体验,更是让市民游客在味蕾狂欢中感受历史的温度,受到市民游客的青睐。
——我市以赛为媒,以赛兴城,策划推出了2025年“龙腾端午·梧现精彩”文体旅商系列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文化盛宴和美食体验,让传统民俗从“观赏性”走向“参与性”。这场集看、玩、吃、购于一体的文体旅商盛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梧州。据统计,端午假期期间,梧州旅游市场人气火爆,各大景区景点接待游客数量显著增长,餐饮、购物等消费市场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赛事流量”成功转化为“经济增量”,有力推动了梧州文体旅商产业的发展。
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非遗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为旅游产业注入文化灵魂,又让非遗焕发时代魅力。梧州市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截至2024年,全市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3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48项,各县(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3项,涵盖了曲艺、传统制作技艺、传统医药等多个类别。这些非遗或以节日庆典、民风民俗等形式存在,或以传统戏曲、手工绝活等形态出现,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梧州色彩”。
近几年,在岭南古城梧州,传统节日与非遗的碰撞正催生出文旅融合的新范式。从端午节浔江竞渡的龙舟,到春节骑楼城的非遗市集,再到清明节茶园里的采茶体验,这座千年古郡正以节庆为纽带,将非遗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文旅盛宴,在保护与创新中书写着文化传承的现代篇章。
可以说,非遗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成为梧州人当下实实在在的生活滋味与未来可期的振兴之路。我们必须认真、全面落实自治区出台的《关于支持梧州市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的意见》,以及我市出台的《2025年梧州市文体旅促消费方案》,推动“跟着非遗游梧州”,通过骑楼城非遗街区、六堡茶文化节等项目,系统整合非遗资源,围绕我市加快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坚持存量挖潜和增量提速相结合,聚焦做活场景、做精产品、做大营销、做优服务、做强保障,开展一系列文体旅促消费活动,系统谋划、整体部署,逐季实施、逐月推进,打造时节热点热线,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努力实现“202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6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44%,旅游总消费610亿元、同比增长18.1%”的目标。
我们还要持续推进全市十大茶文旅项目建设,指导骑楼城、六堡小镇项目业主精准招商,引进企业开发沉浸体验、剧本娱乐、微短剧、旅拍等新型业态,实现全面开放运营。同时,我们还要推动骑楼城入驻经营主体创新消费模式,举办骑楼好物、“三月三”游园会、国庆欢乐购等各类促销活动,打造特色地标消费场景。
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时代,梧州的实践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正如浔江奔涌不息的江水,非遗唯有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创新,方能永葆生机,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