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曾韵)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前往通信营业厅补办实名登记的用户明显增加,补登用户以老年人、农村留守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居多。业内人士提醒市民,需警惕实名认证短信新骗局,切勿轻易点开来源不明的链接。
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通信营业厅发现,排队等待补办实名登记的市民不在少数。 11月4日中午,在新兴三路一家联通营业厅内,办理业务的人不算多,其中不乏前来补办实名登记的用户。记者看到,用户只需出示身份证,工作人员核实是否为本人,输入验证码,确认并签字,整个补登过程只需六分钟左右。据营业厅工作人员介绍,平均每天都会有七八个市民前来补办实名登记,补登用户主要是老年人、农村留守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
据介绍,手机用户到营业厅办理实名登记,要携带本人的身份证和手机SIM卡,手机卡主要用于接收办理业务的短信验证码,市民也可以通过网厅或微信进行线上实名登记。电信、联通还允许他人代办实名补登业务,代办人需携带机主本人和自己的有效身份证件到营业厅代办,联通用户还需另外出示近期的十条呼叫记录才可代办。移动则不允许他人代办实名补登。
从9月起,我市三大通信运营商已陆续对非实名手机用户停止通信服务,超过最后期限仍未实名的手机将被销户。目前,移动公司已对全部非实名用户实施停机;电信对未实名用户则分四个批次进行停机,其中移动手机用户采用先单停后双停的方式处理,固定电话用户则直接停机处理。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随着手机实名制的推进,近期有不法分子利用手机实名制这一热门话题,给用户发送“手机号码实名认证”短信意图实施诈骗。一旦市民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支付类木马病毒将会安装到手机,给手机安全造成威胁。工作人员提醒市民,收到类似实名认证的短信后,一定要通过官方平台确认信息是否属实,切勿轻易点开链接,更不要下载来源不明的APP。若收到涉及手机实名认证要求金钱交易的短信,可直接忽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