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聚焦梧州 >>正文
     
做敬业专业的媒体人
2019-07-11 11:04    梧州零距离网-西江都市报   

编者按:

当前,全国宣传思想战线正在深入开展增强“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活动,梧州日报社也不例外。

近段时间,梧州日报社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为主题,开展增强“四力”系列采访活动,通过整合全媒体采编力量,深入基层采访,推出一系列深度报道、体验式报道、访谈报道等,以锤炼采编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活动从6月份开始前期工作,持续至9月底。

本次增强“四力”系列采访活动,梧州日报社特邀请曾长期奋战在《梧州日报》《西江都市报》采编一线的退休老报人参与,并在活动全面开展之际,请他们讲述难忘的采访经历,以便给新一代媒体人践行“四力”要求提供生动范例,为增强“四力”系列采访活动的开展注入更多的精神动力。

洪水来袭,考验的是编记素质 

讲述人:陆欣(主任记者)

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正是考验编记综合素质的关键时刻,我是一个“抗洪记者”,在梧州日报社记者的岗位上先后参加过发生在梧州的五场洪水的采访,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

陆欣与白台山英雄团的指战员一同在发生于1994年、1997年、1998年、2005年的四场大洪灾中“并肩战斗”。图为她把珍藏的抗洪照片送给抗洪战士。 (陆欣供图)

1988年9月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梧州。洪水来临前的8月30日,市防汛指挥部派出小分队到原郊区的泗洲岛、泗恩洲岛动员群众紧急撤离,需要派一名记者一同前往现场进行采访。报社领导来到釆访部,向记者们询问道:“谁会游泳,谁的水性最好?这是一个很艰苦的釆访任务。”我自告奋勇地说:“我是游泳运动员,水性很好,我去。”

时间就是生命。24小时后,洪水将会漫上两个岛屿,小分队在两岛之间来回穿梭劝导群众撤离。然而,无论队员们如何动员劝说,群众都不相信秋季还会有洪水“上岛”。为了群众的安全,我们连夜赶回市防汛指挥部汇报,让相关部门马上派出一艘货船和一艘客船赶到泗恩洲岛。当岛上最后一名群众撤离上船时,洪水已经漫过了泗恩洲岛。

1988年到泗洲岛、泗恩洲岛的这次抗洪采访,让我的心与岛上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每次大洪灾来临时,岛上的群众是否都能及时撤离是我关心的重点之一。因此,在1994年大洪灾期间,当我跟着抢险救灾船到达两个岛屿采访,看到灾民撤离上船后,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每次洪灾的考验面前,梧州日报社编记都凭着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交上合格的答卷。1994年,梧州遭遇大洪水侵袭,后来又遇到山洪暴发,山洪冲进了苍梧县几个乡镇的村庄,梧州日报社编记克服交通、通讯不便等各种困难,尽力做好报道工作。在当年6月的大洪灾中,梧州日报社自身办公场所也被淹了,编记们在做好报社抗洪抢险工作的同时,把梧州的灾情以及全市抗洪抢险的行动广泛地报道出去,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涌入灾区。不仅如此,我和同事们还为灾区群众灾后重建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的脚步走遍了每一个受灾村镇,除了第一时间发回鲜活的报道外,还协助爱心人士把救灾物资送到灾民的手中。

1994年梧州遭遇特大洪水,次年年初,梧州日报社从各采编部门中抽调业务骨干和年轻记者,组成一支前线采访队,前往受灾严重的乡镇采访灾后重建情况。图为采访队出发前,市领导专门到报社为记者们鼓劲。(孟亚西 摄)

2005年,藤县大黎镇、太平镇、东荣镇遭受百年一遇的山洪袭击,在公路交通、通讯全部中断的情况下,梧州日报社的记者们及时深入到灾区采访。“你们是怎么进来的?”面对大黎镇领导的问题,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是靠两条腿走进来的!”在这次抗灾采访中,我们联系的神冠集团还捐助了600筒油毛毡,让太平镇被冲毁房屋的群众盖上了临时住房,梧州日报社的记者因此被当地群众称为“暖心人”。

这个职务,是要带头冲锋的 

讲述人:林筱本(主任编辑)

新世纪之初,我在西江都市报任编辑部主任,后来改任副总编辑。因当时人手少,编辑和记者日常任务都很满,而报纸又亟须增加本地新闻版面,于是,我们决定每周增添“都市观察”“都市部落”两个专题版,由编记人员轮流完成。

我一直认为,西江都市报的副总编辑不是官,而更应该像一个挎着自动步枪、带头冲锋的排长。专题的策划和撰写就从我们三位副总编辑轮流做起。

“都市观察”所反映的事情,大多是市民关注的焦点。我们必须要把目光放得更宽广一些,采访工作做得更细致一点,稿件撰写才能更客观一些。

我策划过一个专题,叫《医院收费 众说纷纭》。医院收费,是一个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问题,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我们鼓足勇气,“走进”了这个也许会招惹麻烦的敏感区域。

我们采访的对象分为三个部分,医院,病人及其家属,流通领域和厂家。我负责采访前两项,第三项则由另外两位记者完成,最后由我统稿。

梧州几家大医院是肯定要去的,而院方也很配合,都派出熟悉这方面情况的领导接受采访,对我提出的问题也作出了详细的解答。其实,我提的问题并不复杂。如“为什么当下的医疗费用会像水银柱般升高”,“为什么旧药还在生产,医生还非得用新药”,“一些普通的病,为什么却需要昂贵的仪器检查”等。问题虽然有些尖锐,但因为这些是群众关心的问题,院方也希望通过《西江都市报》这个市民关注的媒体平台答疑解惑,因此,采访很是顺利。

采访病人及其家属,倒有点麻烦。我先是让医院安排到病房采访,但由于有医院工作人员陪同,病人对医院收费问题都不敢畅所欲言。后来,我知道一位朋友在另一家医院陪父亲住院,便去探望他,顺便采访了他及其邻室的几位病友。一位陪病人的家属觉得在病房谈不方便,还带我到大堂去,提供了一些关于医院不合理收费的情况。

为了获得更多第一手材料,我还在医院领药处采访了许多人,他们都很乐意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让我深深地明白到,这个题材真值得报道,因为它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我两位同事的采访虽然也碰到了一些困难,但收获也不少。大量的信息共同夯实了专题的厚度,把医院收费的问题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给了社会各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做记者,我追求的是“勤”“快” 

讲述人:陈健新(主任记者)

转眼间,我从报社摄影记者的岗位上退休已经快三年了。回首往事,我觉得自己拥有的是一段无悔的岁月。在从事新闻摄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专业”“激情”的理念:在业务上,追求精益求精,力求专业;在工作态度上,做到“勤”“快”“乐”,时刻充满激情。

作为摄影记者,我“勤”字当先,多年来坚持深入社会,贴近生活。深入一线开展摄影工作是我所坚持的理念,寒来暑往,梧州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我从不缺席,不管是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还是在地质灾害整治的搬迁现场,都留下了我的足迹与汗水。也正是这样,我拍摄的《西堤路的变迁》《骑楼城的今昔》《行将消失的水上风景》《冰井,一个留在记忆中的文化符号》《颐老院搬迁的爱心故事》等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摄影专题见诸报端后,都引起了读者的关注。

新闻摄影采拍中的“快”,即跑得快、反应快,这体现了一个摄影记者应有的基本素质。我摄影的作品《十万市民送兵哥》,就是在2005年7月25日当天,欢送抗洪子弟兵离梧的现场中,我一边跑一边拍出来的。为了拍到十万市民自发来到新兴一路夹道欢送抗洪英雄的全景,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在抗洪子弟兵的车队驶离新兴一路前,跑到原制药集团职工宿舍楼顶连续拍抓,使这一经典画面成为我市拥军爱民的历史见证。《十万市民送兵哥》这个摄影作品,也在全国地市报新闻评选中获得了重大新闻类的金奖。

开展新闻摄影工作,日晒雨淋、挨饿抵渴的情况并不鲜见,这些在一般人看来是受苦,而我却乐此不疲。如今,每当回想起昔日的从业经历,每一次采访的过程,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我依然难以忘怀。

假如再让我做一次职业的选择,我首选的一定是摄影记者,因为,能让人把爱好志趣与职业规划融合在一起,毕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过硬的专业本领,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有情怀的理想追求,让我的摄影记者生涯充满激情与乐趣。

编辑:黄东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