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蜗牛作为外来入侵物种,环境适应和繁殖能力非常强,对本土生态平衡影响较大,且会传播疾病。笔者认为,面对非洲大蜗牛的“雨后出没”,对其防治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全社会的参与,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首先,要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口岸防控,从源头阻断风险入侵。
其次,相关部门一方面需建立联动灭杀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机制,组织开展常态化监测,掌握其分布范围、发生频次、危害程度等,实现“早发现、早清除”。
再次,以辖区为单位,相关单位统一组织,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结合“洁净家园”、爱国卫生行动、村庄清洁行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因地制宜,指导科学灭杀。
最后,做好防控宣传教育与科学普及,定期清除周边杂草、垃圾堆等,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构建群防群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