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时代是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度过,大山把小山村层层包围,抬头看天空,只能看到大山围起来的那一片狭窄的天空,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小河水量平时并不大,虽然深的地方可以没过人的头顶,但浅的地方,人卷起裤腿就能走过去。春夏之交,雨水特别眷顾大山,一会儿还是晴天丽日,转眼间,天空便黑起了脸,乌云密布的样子,没多久,瓢泼的大雨便下了起来。
有时大雨会持续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大量的雨水积聚到小河里,河水猛涨,我认为这个时候是放水圳捞鱼的好时机。那时,农田灌溉用的基本上是小河的水,当时筑的所谓水坝都是用大石头垒起一个拦河坝,然后通过水利圳把水引到农田。河水猛涨时,河里的鱼便会到水流不湍急的地方躲避,于是,与小河相通的水利圳便成了鱼的最佳藏身之地。
每次河水涨时,我便和哥哥姐姐们到水利圳放水捞鱼。由于小河水大,是没法沿小河行走到达水利圳的,我们只能沿山间小路行走,有时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水利圳所在地,但一想到有鱼捉,今晚有鱼吃了,我们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就算走多远的路也不觉得累。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在水利圳的下游处选一个点,用石头和泥把水利圳堵住,然后在水利圳最靠近与小河连接的地方,同样用石头和泥土把水利圳堵塞好。这样,鱼在水利圳中便成了案上之肉,任凭我们处置。待到水利圳里的水流得差不多干的时候,鱼便会在水利圳里到处乱窜,这时,我们拿起手中的捞鱼工具,十分轻松就能把鱼捞到。水利圳里的鱼极多,还有我们平时最喜欢吃的塘角鱼等。我们沿着水利圳的圳基一边行走,一边不停地往水利圳里捞鱼,才一会儿工夫,就有了满满的收获。捞完一段水利圳,我们继续观察下一段水利圳是否还有鱼,如果鱼多的话,我们如法炮制,继续我们的“快乐捞鱼”之旅。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已到了傍晚时分,我们捞完鱼后原路返回,步履越走越轻松,大家都想着快点回家,晚上把鱼煎制后,夹上香喷喷的鱼拌饭吃,那种感觉爽极了。
(黎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