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安置点苗美家园社区,群众在零工市场进行植保无人机培训。 近年来,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和对口帮扶的广东省廉江市依托粤桂劳务协作机制,不断加强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在多个易地扶贫安置小区和乡村,建立集就业登记、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带动脱贫人口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灵活就业。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天津市河西区宾西楼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管家刘缓缓(中)与张文冬(左)核对养老服务订单信息(5月20日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加大。目前,全国多地的社区设置了养老管家岗位,为辖区内老龄居民提供更细致、个性化的服务。近年来,人社部陆续公布长期照护师、社区助老员、老年助浴员等养老相关的新工种,养老服务更精细化、专业化。今年5月,人社部发布公示,拟新增“养老服务师”这一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制度正在逐步完善。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近日,几名网约配送员来到重庆市江北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 今年以来,重庆市江北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多个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巧妙利用闲置空间,按照“政企协同、社会参与”机制和共建共治共享原则,打造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为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快递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憩、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近日,企业工作人员在招聘会上与高校毕业生交流。 当日,“千校万企供需对接会”(连云港专场)暨江苏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在江苏连云港举行。线下百余家企业和线上千余家企业共提供超1万个工作岗位,涵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行业。 新华社记者 毛俊 摄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稳就业摆在“四稳”首位。今年以来,在外部环境复杂变化、不确定因素较多的背景下,各地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举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
以产业带就业,拓展就业增长点
随着气温升高、销售进入旺季,位于广东省河源市水经济产业园的华润怡宝(河源)万绿湖饮料有限公司内一片忙碌。
“去年以来,公司新招技术人员130名。目前一期项目仍然缺少水处理、注塑方面的技能人才,岗位缺口约20至30人。”公司人事行政负责人何小慧说,随着二期规划落地,岗位需求将持续增长。
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河源市正全力打造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华润怡宝、农夫山泉、娃哈哈、今麦郎、白象食品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水经济产业园,带动新增一批就业岗位。
“2024年产业园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7个,新增用工人数约7000人。预计2025年新项目投产后,新增就业岗位约1.2万个。”河源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志中说。
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产业。今年以来,各地在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中拓展就业增长点。
走进福建省晋江市巧妈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空气中奶香和果香弥漫。散发着诱人光泽的各色布丁,从这里发往国内外各大商超,给消费者带去甜美味道。
“我们公司有300多人。今年前几个月产品销售和用工数量均比去年同期增长30%左右。”公司人才发展部总监涂铁英说。
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作为民营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晋江鞋服、纺织、食品和建材等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今年一季度新增经营主体1.28万户,同比增长超37%。安踏、七匹狼、特步、盼盼、九牧王……超34万户经营主体依靠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就业容量不断扩大,形成了就业与产业良性互动。
支持稳岗扩岗,守牢就业基本盘
今年以来,国家在稳就业方面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各地加大稳岗惠企力度,加快落实稳岗返还、社保降费、就业补助、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牢牢守住就业基本盘。
河北石家庄耐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配套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前不久,因为生产规模扩大,公司急需资金支持。
“通过申请‘人社惠企贷’我们享受到2.9%的利率优惠。与普通商业贷款相比,一年能省下几十万元利息。”公司总经理谢朝付说,这不仅帮助企业稳定扩产,还将新增30个用工岗位。
今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推出进一步加大金融助企稳岗扩岗的新政策,将小微企业最高授信额度由3000万元提高到5000万元,同时还降低了利率水平。
河北省人社部门落实相关政策,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人社惠企贷”升级版,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并推出组合贷款模式。前4个月,全省共发放“人社惠企贷”120亿元,帮助2896家企业实现稳岗扩岗促就业。
给予重点群体创业税收优惠和一次性创业补贴,加大创业融资支持,政府投资的企业孵化器放宽高校毕业生免费入驻门槛……多地用一系列务实举措,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在成都武侯区青年创业园,创业者韩烨介绍:“我们的项目专注于物资安全管理智能机器人和智慧城市应用系统研发。现在园区房租、物业费全免。”
凭借获得“成都市供应链示范企业”等奖项,韩烨创办的公司还获得政府40万元奖励,目前带动50人就业,计划今明两年再吸纳10名高技术人才。
以培训提升技能,增强就业匹配度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求职者郭树珍几个月前在小区就业服务微信群里,看到了人社部门发布的补贴性培训信息。报名学习35天的美发课程后,郭树珍又申请了新一期免费培训:“希望学到手艺后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为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力、提高与市场招聘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内蒙古由政府出资请培训机构免费对劳动者进行培训。为鼓励培训机构精准匹配企业招聘需求,对劳动者培训后6个月内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的,政府给培训机构的课时补贴上浮50%。
进社区街道、上商场夜市、到企业高校……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重点领域的市场需求,各地“花式”开展补贴性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
被深圳市水贝社区就业驿站开展的“AI((人工智能)夜校”培训吸引,从事珠宝设计行业的王乙朱、孟雨辰夫妇连续报名参加了“AI+珠宝设计”“AI+短视频剪辑”等多期课程。“利用AI技术,可以通过优化指令不断完善设计图样,比以前手绘的效率高不少,还能通过AI获取更多设计灵感。”孟雨辰说。
截至2月末,水贝社区就业驿站共开设了24个AI技能应用课程,累计开展“AI夜校”培训126期,培训3156人次。
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是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机器人专业方向的实训基地。中心产教业务部负责人秦大方介绍,截至目前,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训已超12000人次。
“未来,创新中心还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与高校、企业共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生态圈,为新兴产业输送更多高技能人才。”秦大方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