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舞台上,手拿奖牌和证书的黎亦燕,对声乐的热爱与追求更多了一份自信。
在繁忙嘈杂的市场经营生鲜鸡鸭,在高雅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领唱,两样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却都发生在黎亦燕身上。
她,一个对唱歌有着天生爱好和执著追求的下岗女工,用自己的歌声,演绎了一个从“灰姑娘”华丽变身为一只“百灵鸟”的人生故事。
自费进修后却当了小贩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黎亦燕随当兵转业回梧的父亲一起,从云南回到梧州,成为一名普通工人。
由于天生有着一副好嗓子,而且对唱歌有着极大的热情,业余时间里,她参加了梧州市业余艺术团的排练演出。就是这段八小时之外的唱歌经历,让黎亦燕的音乐人生增添了几分亮丽的色彩。1984年,在梧州市举行的第二届艺术节歌唱比赛中,她与众多的专业选手同台竞技,最终凭借演唱《党啊,亲爱的妈妈》一曲获得了一等奖。
当时,作为艺术节专家评委之一的中国著名音乐评论家、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李凌,对黎亦燕的演唱风格和技巧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比赛结束后,极力推荐黎亦燕到中国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学习声乐。1985年,她离开家人只身赴京,在中国音乐学院自费进修了一年,在名师的指点下系统地学习声乐知识。
“当时,很希望能有机会留在北京,当一名从事专业歌唱的演员。”说起自己对音乐的追求,黎亦燕心中总是有一个期许和愿望。但是,因为种种客观原因,黎亦燕这个心愿最终未能实现,在北京进修一年后,她又回到了梧州,回到了生活的原点。
而随后的人生际遇,使她的音乐之梦渐行渐远。
1992年,回梧结婚生子后的黎亦燕,为照顾家庭已无暇练歌,1997年,夫妻俩也先后下岗。为了生计,夫妻俩与他人合资办了一个养鸡场,直到后来自己独自承包鸡场和经营生鲜鸡鸭。十多年来,在人生舞台上,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忙碌,在黎亦燕看来,唱歌已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更不要说可以站在舞台上放歌了。
坚持梦想让她圆梦北京
但是,黎亦燕的音乐之梦并没有因此消失,这一切,都源于两年前她与一个声乐老师的偶遇。
2012年初,在梧州市艺术培训中心担任声乐教学的李彩玲老师,有一天到新兴市场买菜,偶然看到正在经营生鲜鸡鸭的黎亦燕,对这位当年活跃在本地声乐界的黎大姐,就这样放弃唱歌而整天忙于生计而感到可惜。于是就鼓励她重新“出山”,以歌会友,以歌为乐。
老师的一番话,又重新激起了黎亦燕沉睡多年的梦想与追求。两年来,黎亦燕不管生意再忙,家庭事务再多,总是设法抽出时间,就声乐的训练方法和发声技巧专程请教李彩玲老师;平时,常与歌友到KTV歌厅以唱为练;而参加梧州市群艺合唱团的排练演出,使她有了更多的训练和演出的机会。
经过这两年的勤奋与努力,黎亦燕不但恢复了原有的歌唱水平,而且,她的音域变得更宽广成熟,音色更圆润浑厚。
2014年6月18日,是一个令黎亦燕难忘的日子。她和合唱团的队友一起走进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站在国家最高级的音乐艺术殿堂里纵情放歌,并以一首独具广西地域风情的混声和唱《大地飞歌》,在“夕阳秀”第十三届全国中老年合唱节的比赛中,荣获梅花金奖第一名。
对于她来说,这是一次圆梦之旅。
“你的音域和声线都十分出色,以后要争取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演出。”这次在国家大剧院演出颁奖的舞台上,负责颁奖的评委嘉宾对代表合唱团领奖的黎亦燕说。面对这样的评价和鼓励,手拿奖牌和证书的黎亦燕更多了一份自信。“如今,我已到了退休之年,艰难的日子也已经过去,我会花更多得时间去训练和演出。”黎亦燕说,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音乐人生之路上,继续追逐年轻时未能实现的音乐之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