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梧州市第四中学的教职员工在校园内的绿化带、垃圾堆放处等区域,进行人工灭蚊杀虫。 近日,为了防止登革热疫情在校园扩散,切实保障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梧州市爱国卫生委员会与梧州市教育局下发通知,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开展灭蚊行动。(通讯员 李滔/摄)
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陈素雅)日前,记者从梧州市卫生部门获悉,近日,梧州市内某医院工作人员在去广东进修的过程中被蚊虫叮咬染上登革热,回梧后经及时隔离和治疗,目前身体恢复良好。据了解,截至记者发稿时,梧州市内并未出现其他染病病例。医务人员表示,登革热可防可控,市民平时应做好家庭卫生及灭蚊工作。如在去到登革热流行地区工作或旅游后出现发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登革热可防可治
据了解,该名患登革热的患者在从广州回梧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后,已经第一时间接受隔离治疗。疾控人员表示,由于就诊及时且病情较轻,目前该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即将出院。由于登革热只会通过伊蚊(花脚蚊)传播,市民无需过度担心。梧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科负责人介绍:登革热可防可治,如果没有严重并发症,即使感染了疾病,一般七天到十天左右就可治好,市民无需惊恐。另据了解,梧州市卫生部门已经就登革热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出了评估及预案,一旦出现危重症,会组织全市专家会诊。
疾控人员介绍,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治愈率很高,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梧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科副科长李梦映进一步解释称,外省出现的一些死亡病例,往往是因为病人本身患有一些基础性疾病。一般而言,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呼吸道疾病、肾功能不全、肥胖、婴幼儿、肝硬化等人得了登革热,比较容易演变成重症。此外,二次感染也容易引起重症。
因此,市民一旦出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体征,应立即就医,如有旅行史一定要告知医生,以便及时确诊治疗。“患登革热的病人服用退烧药反而可能导致危险,因此,最稳妥的方法是出现不适后及时就诊,不要自行服药。”李梦映说。
关键在防蚊灭蚊
据介绍,登革热是伊蚊雌蚊吸食被感染人员的血液,获得病毒并在蚊体内繁殖,再经叮咬传染给人类。“虽然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但不能掉以轻心。”医务人员强调,蚊虫叮咬是登革热的唯一传播途径,因此“对付”登革热的关键在于灭蚊。
“广州的登革热是由两广常见的伊蚊(即花脚蚊)引起,市民要做好防蚊措施,重点在于‘倾盆倒罐’。”梧州市卫生局疾控科负责人介绍,由于蚊虫在高温气候下“杀伤力”最强,而伊蚊主要栖息在人的家中,喜欢在容器或积水中繁殖,水缸、盆养莲花、水养万年青等都是其滋生的场所。因此,居民最好妥善处理固体废物或为储水容器盖上盖子,并每周清空和清洁。伊蚊的习性特殊,喜欢在18时至20时及凌晨时分活动,市民可以在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定期使用杀灭蚊虫的喷雾。此外,出外时可以喷涂蚊虫趋避剂,或穿长衣长裤,以避免蚊虫叮咬。同时,“十一”长假期间人流聚集,市民应尽量避免到登革热流行的地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