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祝琳 通讯员 李思颍)近日,《梧州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实施,明确提出推进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要求,在“十三五”时期大力发展智慧气象,更加科学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提升气象预报准确率和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能力。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市将建成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满足需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覆盖城乡;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稳步提升,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综合气象观测布局合理,观测环境优化,自动化水平提高;气象法治化进程加快,事业发展保障机制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观测智能、预报精准、服务开放、管理科学的智慧气象新格局;整体实力达全区先进行列,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市气象发展的主要指标体现在:公共气象服务方面,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由2015年的90%提高到2020年的95%以上,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时间、年增雨总量在2015年的基础上均大幅提升。此外,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建立从分钟到月的无缝隙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24小时城镇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2%~3%;0至24小时气象要素预报水平分辨率达1公里,时间分辨率达1小时;24至72小时气象要素预报时空分辨率达3小时和3公里;灾害性天气(暴雨、强对流等)预警信息平均发布时间提前30分钟以上。综合气象观测方面,全面建成全天候、立体、连续、自动化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实现气象、农林、水利、环境、交通、电力等专业气象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天气雷达对主要灾害性天气无缝隙监测,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粮食安全、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等重点领域,“十三五”时期,我市还将开展重大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实施梧州气象监测网升级改造工程、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提升和智慧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公共气象影视中心工程、基层台站建设工程、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灾害监测防御系统建设工程、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时,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加强专项智慧气象服务能力,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和智慧气象公众服务平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着力提升气象监测能力和预警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