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图片 本地 时事 原创 直播 专题 爱心 零距离问政 我们相亲吧 电子报刊 西江月 网站建设 广告价目 公告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聚焦梧州 >>正文
     
探寻六堡茶韵
——小记梧州日报社组织的首个中学生研学活动
2020-11-11 09:37    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   韦僖旻

韦僖旻/文

“姐姐,冬茶的市场价格如何?”梧州高级中学1918班学生卓然指着略显枯黄的茶叶,向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基地的工作人员咨询。“因为雨水较少,茶叶含水量也随之减少,加上冬季的茶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因而吸收的有机糖比较高,茶的口感品质往往比较香甜。因此,冬茶也能卖出好价钱。”工作人员笑着回答。这是发生在11月8日梧州高级中学“探寻六堡茶韵”研学活动上的一幕。

当天,梧州日报社与广西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基地(梧州高中基地)联合组织梧州高级中学30名学生走进苍梧县六堡镇,开展主题为“探寻六堡茶韵”的研学活动。据悉,这是梧州日报社组织的首个面向中学生群体的研学活动,也是广西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基地(梧州高中基地)贯彻新课改理念,开设实践活动课程的尝试。

本次“探寻六堡茶韵”研学活动偏重文化的传承、知识的讲解与技能的体验,研学内容不仅有采茶制茶体验活动,更有茶艺知识、六堡茶历史和产业发展状况的讲解。在六堡茶博物馆参观并听取茶文化研究人员的专业讲解后,同学们还去到茶船古道的起点——合口码头,寻找茶船古道的印记。

体验采茶制茶

当天上午9时许,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山上,在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基地主持人、梧州高中副校长欧贵文,班主任林继香,研究小组成员凌艺方、吴凤珍、罗敏惠、谢莹、张月梅、彭雯静等老师的带领下,参加研学的学生3至5人一组,背着小竹篓,开启他们当天研学课程的第一项内容——体验六堡茶的采摘过程。

梧州高中学生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采摘六堡茶。 韦僖旻 摄

工作人员走向一棵茶树,俯身挑好一枝茶芽,并向围在他身边的同学们介绍,“大家要这样摘,一芽两叶,嫩茶叶才好喝”。经过一番介绍和示范操作,工作人员便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参加研学的都是高中生,他们领悟能力非常好,很快就进入了角色。1918班的卓然、罗绮颖和蔡昀霖谨记茶叶挑选要诀,她们来到茶树旁,选准尚显新鲜的嫩叶就“下手”,并将采摘的鲜叶快速放进早已准备好的竹篓之中。她们效率很高,鲜叶一下子便装满了小半个竹篓,颇像真正的采茶女。

制茶,是研学的第二项内容。按照六堡茶的传统工艺制作流程,采摘好的鲜叶制作时得经过摊晾、杀青、揉捻、堆闷、复揉、干燥几个步骤。在山下的制茶工坊,工作人员将同学们采摘好的茶叶,按照组别分别倒入不同的竹匾内摊晾,并保证厚度均匀,避免阳光。“摊晾,目的是散发茶叶的青气、水分,也便于炒制茶叶。”工作人员边忙活边向同学们介绍相关知识。

11月8日,梧州高中学生在苍梧县茶业有限公司体验炒制六堡茶。秦炯培 摄

杀青是制茶的重要环节。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按照流程逐一进行实践操作:将茶叶倒入已加热的锅中,待茶叶烘干到一定程度,将其倒到簸箕上,然后便进行揉捻。“揉茶的时候,力度、幅度要大一点,这样,才可以让茶叶更好地定型。”一旁的工作人员不时进行着制茶知识点的讲解。

时间分分秒秒过去,茶叶初步成型,呈现出漂亮的弯曲度,这时,不少同学们的脸上都渗出了汗珠,而这还仅仅完成了制茶的一半工作,堆闷—复揉—干燥,等待着他们的还有几个环节呢。“复揉,目的不仅是让茶叶二次定型,还在于使茶叶中的细胞破碎,茶汁溢出附在茶叶表面,有利于增加茶汤浓度……”工作人员的知识讲解又适时开始了。“制茶可不轻松啊”,有同学感慨道。幸好,完成堆闷、复揉两个环节后,茶叶的清香已是沁人心脾,这极大地鼓励了同学们的干劲。

短短半天的采茶、制茶,同学们收获匪浅,不仅感受到劳动的乐趣,还真正明白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听取专业讲解

在制茶结束后,同学们来到茶艺室内,跟随基地的专业茶艺师学习茶艺。“在注水时,要定点注水。”只见茶艺师在冲泡茶叶时,将手稳稳地悬在一个水平高度上,缓缓向茶杯内注水。“这样既有一定的观赏性,同时也能保证水滴不会溅出杯外。”同学们的理解力真是“杠杠的”。茶艺技能操作时,只见1918班的谢璞泽同学手法娴熟,宛如一名专业的茶艺师,其近乎专业的表现受到了茶艺师和师生们的一致称赞。

专业的讲解贯穿了采茶、制茶、泡茶的各个环节,然而,更精彩的讲解还在后头。当天,梧州日报社安排了报社编辑杨麦给同学们讲解六堡茶文化。杨麦不仅参加了梧州日报社策划组织的“茶船古道寻迹”大型采访活动,对茶船古道历史有着深刻的了解,还是《六堡茶大观》《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等书籍的作者之一。在六堡茶博物馆,他结合展出的文物,将茶船古道的历史,以及当年茶区群众生活生产特点娓娓道来,还为同学们讲解了六堡茶的发展现状,使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六堡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1918班的钟杰明同学表示,这次研学活动让他加深了对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的了解,也让他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编辑:黄东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