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正确理解过“紧日子”与“好日子”的辩证关系。严控“三公”经费和楼堂馆所建设节省的资金,可倾斜至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实现资源再分配。紧日子是“为民服务宗旨的诠释”,其终极目标是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当党政机关把紧日子过出“精气神”,百姓的好日子自会水到渠成。
各级党政机关要严格抓好过紧日子各项制度的落实,以勤俭的态度办好每一项事业,从严从简、精打细算,强化约束、严控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精准地用在刀刃上,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推动民生发展的关键之处、满足民生的迫切需求。同时,我们要切实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在抓改革、促发展、干实事上,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此外,我们要坚决狠刹铺张浪费的歪风邪气。针对强化“四风”纠治特别是深化整治铺张浪费现象,进一步严明纪律要求,让制度真正“长牙带电”。要严格落实政府采购、公务活动、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方面的节约规定,坚决杜绝各种资金资源的浪费现象。
让紧日子成为常态,需进一步强化制度闭环,在预算绩效管理上深化成本效益分析,在监督透明化上扩大公务支出公开范围,在文化培育上推动节俭意识融入机关基因。唯有将“过紧日子”从政治要求内化为行动自觉,方能以党政机关的“精气神”,滋养百姓日子的“甜滋味”。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携手并肩,为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