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借助智能化提升排水防涝能力 钟斌明 2025年06月23日

近日,我市城市管理部门购置了一批移动应急排涝设备,包括小型移动泵站、防汛排涝一体化泵车、便携式轴流泵等防汛设备,将大大提升我市防涝应急处置能力。

随着近年来降雨量频频增加,城市排水防涝的挑战也日益加大,人们戏言“一场雨连绵半月”,这无疑对城市排水系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考验。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市此次购置10辆每小时排水量5000立方米的防汛排涝一体化泵车,以及每小时排水量3000立方米的11辆,在遭遇强降雨和出现内涝积水严重时,可以实现短时间内把积水抽排掉。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移动排涝设备在应对突发内涝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平时的排水防涝工作同样重要。我们也要知道,城市排水防涝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统筹规划、久久为功,既抓好硬件改造,也重视软件升级,既美化“面子”,也改造“里子”,全面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比如,平时做好城区管网排查、数据采集、数据库构建等信息化建设,着重提升排水防涝设施调度科学化精细化动态管理水平;雨季加大巡查力度,清掏排水井和雨水口,加强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设施的检查和管护,疏通管道,确保排水系统畅通无阻;落实城区河道、地下公共空间、隧道涵洞等重点易洼易涝部位的排水防涝措施以及投入资金改造等。在加快硬件改造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如构建排水系统信息化管控平台、研发城市暴雨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大力加强城市排水设施数字化管理等。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加强城市智能化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内涝实时监测调控,大大提升了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城市排水防涝,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做到平急结合,日常就要加强风险点位隐患排查、防汛救援各部门数据共享、防涝应急演练等工作。一旦出现险情,能够第一时间预置力量、形成合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不少城市加强极端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关口前移,提高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预防上下足功夫,也能更有效地减少内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