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们参加趣味团建活动。李萍 供图
本报讯 6月20日,“四季助学”行动之“夏之趣”活动圆满结束。据了解,今年“夏之趣”活动探索课程化发展,推动资助人文帮扶系统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实现资助育人常态长效。
据悉,“四季助学”行动是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市教育局指导下创新培育的资助育人品牌,在每年春、夏、秋、冬面向中小学(幼儿园)受助学生开展人文帮扶,已经持续开展4年。其中,“夏之趣”是“四季助学”子项目,主要面向初中学段受助学生开展活动,并在活动中融合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宣传,以及感恩、励志与社会责任感教育,让受助学子感念党恩、报效家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夏之趣”活动与校园课程设置有机结合,推动育人活动系统融入课程教学,以“第二课堂”形式讲授传统文化知识、开展科技素质教育等,全方位提升受助学生综合素质、学科素养。同时,为进一扩大受惠学生覆盖面,今年活动创新采取“美育+”形式,与各中学组织受助学生在统一参加扎染、漆扇、石膏浮雕画制作等美育活动基础上,增加红色基地研学、参观企业和科技馆、观看红色电影、趣味团建等一至两项活动,让学生在相关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据了解,今年“夏之趣”活动共计举办24场次,参与受助学生达1326人,学生从中学习了传统技艺,体验了传统艺术之美,还亲身感受了先进科技、工业发展情况,收获很大。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继续关注不同年龄段受助学生成长特点,持续探索“四季助学”行动课程化发展路径,推动资助人文帮扶体系化发展,让受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