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藤县太平镇人大依托联络站平台,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人大代表联络站既是民意汇集的“连心桥”,更是传承民族文化、丰富群众生活的“活力引擎”。
以“节”为媒,传承民族文化根脉。太平镇人大深挖本地民族文化资源,将“三月三”歌圩、乞巧手工艺展等民俗活动与人大代表履职相结合,联络站组织各级代表收集群众关于“丰富活动形式”“开发非遗文创”等建议。镇政府采纳这些建议后,推出“非遗+美食”“非遗+旅游”创新模式,举办花车巡游、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
以“站”为基,织密民生服务网络。太平镇人大充分发挥联络站阵地作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近年来,在“乞巧节”等大型活动筹备期间,镇人大代表推动完善活动场所消防、食品安全检查机制,并协调解决路线规划问题,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以“融”促和,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太平镇人大以“文体活动+民族团结”为切入点,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自2023年“多彩太平·乞巧传情”活动启动以来,镇人大代表牵头组建同心文化艺术团,开展民族联谊、民俗体验等活动,推动各民族在文化互嵌中增进“五个认同”。泰州北社区通过打造同心文化广场、优化便民服务窗口等举措,获评“梧州市十佳统战工作站”,成为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典范。
为持续发挥文体活动纽带作用,太平镇人大还推动建立常态化机制。太平镇人大升级优化联络站硬件配套设施,打造同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网格联动将代表编入26个网格,通过“凉亭议事”“混合编组”收集建议,形成“收集-交办-督办”闭环;品牌创新培育“多彩泰北·热心宝北”志愿服务队,开展邻里互助、文化传承等服务50余场。 (黄群礼 黄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