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甘沁雨 通讯员 滕瑜 卢钦全)近日,梧州零距离视频号发布的多条防溺水宣传视频,迅速在我市教师、家长的朋友圈传播。近期,我市气温逐渐升高,溺水事故进入易发期、高发期,防溺水这一常谈常新的话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防溺水教育工作,入夏以来,我市各校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牢记防溺水“六不准”准则。同时,全市各相关部门也积极联动,为学生筑牢防溺水“安全堤”。
上好防溺水“必修课”
“同学们,游泳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牢记防溺水‘六不准’……”6月17日,市第五中学初一年级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主题班会。讲到安全要点时,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瞬间切换为严肃认真,同学们听了也立刻正襟危坐,认真听讲。该校学生莫鑫说:“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学习到了溺水时的自救方法,这些知识让我懂得在危急时刻如何保护自己。”
一节班会课时间虽短,但通过案例剖析、知识竞答等形式,将“远离危险水域”“正确自救互救”等核心知识深植学生心间,让安全意识在课堂互动中生根发芽。该校政教处主任左欣表示,学校始终将学生防溺水工作放在安全管理的首要位置,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深化认识;严格落实“1530”安全提醒机制,定期组织防溺水专题教育,确保防溺水知识入脑入心。同时,该校还强化家校共防,明确监护责任,主动排查校园及周边重点水域隐患,设置警示标识,全力守护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安全。
校园是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在市第三中学,全校师生以“现场观摩+视频学习”的形式开展防溺水急救技能培训;在新兴小学,学生开展情景模拟,扮演“溺水者”与“施救者”,规范展示同伴落水后呼救、报警、智慧救援的全过程;在华堂小学,全校160多名学生庄严宣读防溺水“六不准”内容……我市各中小学校通过丰富多元的教育形式,将防溺水安全意识深植学生心中,构建起“理论+实践+承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为青少年生命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部门联动织就“防护网”
6月11日,市第十七中学师生代表走进市跳水游泳馆,参与由市消防救援支队、市跳水游泳馆、市西江游泳俱乐部联合主办的“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安全教育实操培训教育活动,科学的心肺复苏(CPR)操作流程、正确使用救生圈等关键设备、沉浸式模拟救援……一系列生动直观的体验,让“安全”二字深深烙印在每位师生的心中。
预防青少年溺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部门协同联动。为给全市学生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我市创新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校联动”的责任体系——公安、水利、教育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动态更新水域风险台账;教育部门除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外,联合专业救援力量入校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水利、城管等部门加强重点水域巡查,增设警示标识与救生设施;社区志愿者组建巡逻队,对危险水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媒体通过短视频、公益广告等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全方位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网”。
据统计,截至6月中旬,全市已排查登记的溺水隐患点共3989处。针对这些隐患点,各地各部门张贴防溺水宣传标语880条,增设警示标牌1235块,并安放简易救生设备1348套,在重点水域安装视频监控19个、自动语音警示装置19处,累计发布防溺水预警信息578条,通过人防、物防、技防手段,全面提升风险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