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2日,龙舟队伍在比赛中(无人机拍摄)。 欧政海 摄

6月22日,参赛选手奋力划桨。 梁能瑜 摄

6月21日,群众在江岸上观看精彩比赛。 吴嘉文 摄
本报讯 鼓点声在浔江上响起,百桨翻飞激荡起文明交融的浪花,友谊之花在浔江之上盛放。6月22日,2025年中国—东盟国际龙舟公开赛在藤县圆满落幕。这场为期两天的盛会,不仅有龙舟队员力量与速度的角逐,更成为龙舟文化焕发新活力、国际文化交流互鉴的鲜活注脚。
从岭南水乡到湄公河畔,从珠江三角洲到曼谷街巷,28支参赛队伍跨越山海而来。公开组中,来自国内和东盟各国的12支劲旅,与大众组16支广西队伍,共同演绎了龙舟文化的多元图景。这些有着不同地域文化基因的龙舟,在浔江上并肩“飞驰”。
赛事落幕时,颁奖仪式上的赠礼环节成为最动人的文化符号。与会领导与东盟各国代表互赠纪念品,祝福和礼物的背后,是超越竞技的文化认同。越南岘港龙舟队领队范氏香江兴奋地说:“在这里,我们不仅收获了友谊,更看到龙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无限可能。”泰国青少年划船龙舟队领队艾卡蒙·西拉萨的话语道出共同心声:“龙舟竞渡让我们互相了解彼此的文化,也让世界看到龙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
藤县的成功办赛,为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范本。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当地将龙舟赛打造成文化交流的“金色名片”。赛事期间,当地开展了民俗展演、非遗展示等活动,参赛队伍还来到藤县博物馆,了解藤县陶瓷的发展历程,领略藤县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相关活动中,各国选手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让龙舟赛从竞技项目升华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吴嘉文 梁能瑜 梁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