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娘戏”亦称牛戏、地戏或长衫戏,解放以后定名为牛娘戏,是岑溪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戏,牛娘戏中有说、有唱、有戏,娱乐性很强,深收当地农民喜爱。
牛娘戏是在当地民间歌舞“舞春色”基础上衍变而成。每逢春节前后,当地群众自发开展迎春活动,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舞春牛”是活动的中心。“舞春牛”由二至四人拉着一个披上画有图案的彩布装扮的牛形,至各家各户拜贺新春,边舞边唱。最初只唱些祷祝之词,由一人主唱,二至三人帮腔伴舞,有时有些即兴的表演。后来,渐次向娱乐方向发展,演唱内容不仅限于祈神祝愿,还编演了一些有故事情节的生活片断,一般是表现农事劳动过程,如耕田、播种、插田等,称为“插戏”,开始由歌舞向戏剧形态发展,但“舞春牛”或“插戏”的演出,都离不开牛公、牛婆两个角色,后来“插戏”成分不断扩大,终至脱离“舞春色”而独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