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种菜偷菜忙,别提多辛苦。”一段时间以来,风靡网络的 “种菜偷菜”游戏在梧州也风行了起来。茶余饭后,工作间隙,只要有时间,“菜农们”就会登陆“QQ农场”、“人人网”、“开心网”等,抓紧时间种菜、偷菜,更有甚者,半夜三更还守在电脑旁,只待果实成熟。心理专家提醒,“偷菜”游戏应适可而止,否则会使生活和工作更加紧张、无序。
乐:男女老少玩“偷菜”
“今天你偷了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办公室、在家里,甚至朋友见面,都能听到“偷菜”的话题。据悉,只要在一些网站下载相关程序,就可以拥有虚拟的庄园、菜地、粮仓以及种菜、偷菜用的各种设施和工具,随着等级的提高,可以到网上商店按等级购买植物的种子,将种子种到自己的网上菜园里,浇水、施肥,等待收获。待果实成熟,“菜农”就要赶快按时收获,否则自己菜园里的果实就会被偷走,拿去卖钱。
梧州学院的大三学生骆乐,大一时开始玩“偷菜”游戏,在他看来,自己种菜偷菜,享受收获喜悦的同时,还可以升级,很有成就感。现在他每天都要上网种菜、浇水、捉虫子。
在采访中,有市民表示,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微妙紧张,种菜偷菜游戏能填补他们在现实中的紧张和失意感。
累:半夜“偷菜”不值得
“农场不觉晓,邻家地熟了;夜半偷菜贼,不知有多少?” 玩过“偷菜”游戏的人会发现,无论白天还是凌晨三四时,你在网上的菜地随时都会有人光顾———或除草或偷菜。
在某水电公司工作的卢茜,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QQ农场”,收获自己的菜,打理农场,顺便去好友的菜地偷菜。“我是比较理性的,我一个朋友经常半夜三更还来偷菜,不知道是没睡还是早起。”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为了种菜偷菜,不少市民甚至定好闹钟,早起晚睡,只为及时收获自己的果实,或者早起抢先到好友的菜地去偷菜。
思:切莫沉迷游戏
记者就此采访了梧州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梁洁华。她表示,这种游戏虽然简单,但非常有吸引力,符合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她分析说,“偷菜”游戏是用“偷”这个字眼满足得到别人东西的心理,这种行为在现实中是不允许的,但在网上不但不会受到惩罚,还得到鼓励,获得成功的人有一种刺激和满足感,从而使人乐此不疲。
她认为,在这背后,是玩家的现实需求,如交友、集体游戏、释放压力等。参与者都是熟人,对彼此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无疑会大大弥补现实生活中朋友越来越少、聚会越来越难的缺憾。不过,过于沉迷游戏的人最好给自己限时,否则容易导致玩物丧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