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 11月19日至24日,市文物工作队在浔江北岸长洲区龙华村一带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野外工作时,发现三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专家初步推断,这三处遗址的年代应为距今五万至六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据了解,11月19日,市文物工作队在该区域的一处山坡上采集到砾石、断块、砍砸器等与古人类活动有关的石制品。其后,工作队继续在附近进行考古调查,并在另外两个地方发现类似的石制品。“砍砸器就是古人类用它来砍树、砍兽骨、砸坚果等工作的重型工具;砾石即俗称的河卵石,是古人用来加工石器的原料。”市博物馆馆长助理周学斌介绍,“从这三处遗址采集到的石制品形制特点来看,初步证明了这里有古人类活动的痕迹,应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存。”
周学斌说,这三处遗址发现的石制品原料均为砾石,岩性为砂岩、石英砂岩、石英岩,这些砾石在浔江河滩可随处找到,可见古人类是于浔江河滩就近取材。同时,本次发现的这些石制品,与2006年在木铎冲遗址所发现的石制品不管是原料、器形还是自然环境均相类似,其年代较为一致,初步推断应为距今五万至六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市博物馆副馆长、文物普查队队长郑伟标认为,这次发现的三处遗址,总的分布面积为2~3平方公里,石器数量众多,是梧州市继木铎冲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充分证明了至少五万年前浔江岸边的梧州已经有了古人类活动。遗址的发现不仅这让考古人员在梧州发现更多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看到了希望,为研究珠江流域一带旧石器时代的发展轨迹提供切入点,同时也为梧州地区的考古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实物史料,为研究梧州地区原始社会尤其是旧石器时代的历史和人类祖先居住、生活、劳动提供有力的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