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惴惴不安 无所适从
在扑朔迷离的“问题饮料”闹剧中,直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发布复检报告之前,恐慌的消费者无所适从。
海口市工商局公布总砷超标的消费警示及媒体报道后,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也相继展开一系列针锋相对的反驳。
11月30日,农夫山泉在杭州召开近百家媒体参加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拿出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同一批次两款产品的检验报告,报告显示这两款饮料总砷含量是合格的。
同日,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有负责人出面表态,海口市工商局送检样品总砷含量超标的检测符合程序,并表示“对送检样品检测结果负责”。
海口市工商局负责人则称对农夫山泉提供的检验报告不予评价,他们最终会用抽检产品备份的复检结果澄清事实。
常喝混合果蔬的杭州消费者周文亮说:“农夫山泉出示的是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报告,说产品合格;海口市工商局出示的是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报告,说总砷超标;两份同样权威的检验报告,检验的又是同一批次的产品,结论为什么会截然相反?我们究竟该信谁?一个部门,一种说法,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业内人士指出,两份检验报告互相“打架”,消费者无所适从的背后暴露出当前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谁都可以检验、谁都可以发布”的乱象。浙江省三门县最近对全县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进行排查,发现这个县的农、林、渔业、粮贸、质检、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等多个部门居然都设有检测机构。
浙江国圣律师事务所律师程学林认为,各类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在各自部门中,主要为执法提供技术保障。各检测机构之间相互交流不多,协调不够,监测数据不能共享,发布检测信息又互不通气,不同部门在同一媒体上发布对同一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完全不同的事例,就往往容易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