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 随着年终的临近,各施工单位为赶工期,以施工建设为名频频开挖多处城区道路,然而后续的工程却未能及时跟进,被开挖处俨然一道道巨大的“伤疤”,既严重浪费公共资源、有损市容市貌,也给周边居民的出行造成了极大不便。
12月4日,记者在新兴二路看到,从市交通局对面至梧州日报社全长数百米的人行道被挖凿得面目全非,现场黄泥散落、碎石遍地,开挖出来的砖块被随意丢弃于一旁,一堆堆大型的管道设备也同样挤占在路面,影响了人行道的畅通。施工过程机器轰鸣、尘土飞扬,路过的行人皆掩鼻疾走。而梧州日报门口一段路,几个月前才刚刚挖过。据施工人员介绍,此次的开挖作业是从12月1日开始的,主要用于通讯线路的铺设,至于何时完工却说不清楚。周围的居民对此颇有意见,纷纷反映施工单位各项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未能及时到位,路面坑洼不平,障碍物严重占道,施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商家的正常经营。
相同的情况也普遍存在于城区各处。西环路往富民方向右侧的非机动车道、西环加油站到粤海江河水务有限公司西环仓库路段也惨遭“开膛破肚”,宽约2米的非机动车道已被开挖得破烂不堪,骑自行车的人们只能尽量往人行道上挤,有些甚至被迫到机动车道上骑行,场面十分惊险。家住附近的许佩玲无奈地告诉记者,此处路面的大面积开挖已有一个多星期了,但迟迟未见后续施工的跟进,也没有相关部门前来接管,破损路段不知何时才能修复。
在珠宝路毗邻梧桐新苑路段,一个宽约1米、长约100米的大坑已占据了半条路面,坑沿上还堆放着数根锈迹斑斑的铁管。据周围的群众介绍,珠宝路修建完工后不久又被施工单位以铺设管道为由重新开挖,但施工方挖挖停停,施工进度极为缓慢,导致开挖出来的大坑一直没能得到妥善处理,路面破损现象已持续一个月有余,回填复原仍然遥遥无期,附近居民对此颇有怨言。
部分市民指出,由于各部门在施工作业之前未能及时联动协调,欠缺统一规划与合理部署,开挖单位各自为政、各自行动,经常导致同一条道路遭遇反复多次的挖掘修补,不但造成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破坏市容环境,也给广大市民制造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市民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和协调,减少道路的重复开挖。同时,要协调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安排,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对于因施工而破损残缺的城市道路也应尽快修补,以减少施工给市民造成的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