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从外地来梧定居多年的张女士最近遇到一件烦心事,她说自己近日在某商场买了商品感觉不满意希望退换,结果自己不纯正的粤语换来了售货员的奚落。张女士表示:“我来梧州工作十多年了,虽然努力学习白话,但还是觉得受到了部分本地人的偏见。就像这次,我花1000多元买一双鞋子,出问题了营业员居然还讽刺我的粤语不标准,这实在太伤我的心了。”
不懂方言难开展工作
在梧州生活十多年的张女士还只是粤语说得与本地人略有差异就感觉自己遭遇不平等待遇,而一些来梧州前从未说过粤语的外地人,更是无奈地表示,梧州粤语力量过于强势,让他们遭遇很多不便。
来自江西的赖先生来梧州前一句粤语都听不懂,但是自从他发现自己每天去菜市场买菜的价格都比本地同事价格贵品质差后,他无奈之下只好生硬地记住了“几多钱”和“便宜点”的粤语读音。赖先生无奈地表示:“我去购物只说这两句话,好让营业员猜不到我是外地人。之前因为听不懂本地人说话,我每次买东西都比别人贵,连搭出租车都会遭遇绕远路。”
来自湖南的吴小姐也有相同的苦恼,她表示自己是一名新闻工作者,自己最先听懂的粤语居然是骂人的话。她苦笑着说:“梧州人虽然能听懂普通话,但基本不说。经常我对别人说普通话,对方还是会以粤语回应。甚至有时采访对象知道我不会说粤语,当着我面就说些骂人的词语,回来一问本地人才知道自己吃了亏。这种滋味实在难受。”吴小姐表示自己去过国内的很多城市,虽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方言,但是也会尊重说普通话的人,但是不少梧州人明知对方只会说普通话,也不愿意说。
自恋方言并非自大
但是也有部分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梧州的粤语氛围已经比以前淡化许多,自恋方言并非自大。他们建议,有关部门应该提倡梧州人多说普通话,外地人快学本地话。从小在梧州长大的外贸职员潘小姐说:“语言强势是有历史原因的,我们小学时老师上课都还是用粤语进行的。而且以前梧州外地人少,又因为地缘亲近广东省份,自然大家都喜欢说粤语而不说普通话。随着现在梧州火车、高速公路建设完善,越来越多的外地人过来,普通话总会成为主流语言。”
京梧市场的卖菜摊主罗大姐则表示,卖菜给外地人贵一点只是因为熟客效应。她说:“我便宜一点卖给本地人,是因为想留住熟客,好让人家天天在我这里买菜。外地人的流动性大,一次性的生意当然能赚多少算多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