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设成就见证录

目前,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码头的五个泊位施工正在热火朝天全面铺开,项目已完成投资2亿元。据了解,该港口作业的5号泊位建设正加快推进,力争在明年春节前具备使用条件。 李煜荣/摄
聚焦1:航道整治 见证人:藤县风顺船务有限公司海务管理苏文松
2000吨大船驶上贵港了
滔滔的西江贯穿藤县中部,留下了72公里的“黄金水道”。水运,历来是藤县的重要运输方式,多年来,藤县水运客货轮上溯贵港、南宁、柳州,下达梧州、广州直至港澳。
广西藤县风顺船务有限公司是藤县境内水运企业规模较大的一家,主要经营广西区到广东省珠江水系内河省际普通货船货物运输。今年1至11月,风顺船务有限公司完成货运量共49.7万吨,10万个集装箱标准箱,货运周转量达130356万吨公里。
“与去年相比,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西江航运的条件更好了,经过两年的航道整治,梧州到贵港段原来影响航行安全的礁石消失了,特别是长洲水利枢纽蓄水后,水深足够行走2000吨级的大船。”藤县风顺船务有限公司海务管理苏文松说,由于航道改善,今年该公司增添的两艘货轮吨位都达到了1800吨。
抢抓自治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以及西江航道进行整治后水运条件改善的契机,今年,藤县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大力建设“沿江经济走廊”,力争把沿江两岸建设成现代工业的集聚区,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区。目前,藤县正着力做大做强钛白产业、松脂产业、造船业、五金电器产业等特色产业。
造船业是藤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今年,藤县在原有6家造船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继续扶持造船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新技术、新工艺、新船型方向发展,提高船舶产品的技术水平。目前,藤县有船舶修造厂共6家,船台40个,最大造船能力达3500吨级,年造船能力100多艘,约20万载重吨,造船工业初具规模。
“不少商家到藤县投资,最看重的无疑就是水运相对经济的成本。”藤县交通局航运所所长杨定登说,经济增长也为水运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杨定登介绍,目前藤县正在建设的陶瓷加工区已有6家企业入驻,将有35条陶瓷生产线投产,而预计将有60%的陶瓷通过水路外运。
宽阔平整的马梧高速公路。 蒙绍松/摄
聚焦2:马梧高速 见证人:马梧高速公路建设公司总工程师崔君蒲
广西最难建设的公路通车了
“梧州到桂林只需要三小时车程,先游龙母庙,再看桂林山水,一天内就能实现。”中冶(广西)马梧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崔君蒲道出了马梧高速公路对旅游的促进作用。
马梧高速公路2007年2月7日正式开工,全长69公里,原计划用46个月建设,实际只用了35个月便宣告竣工。“开始建时,区交通厅的一个领导说这是‘广西最难建设的公路之一’。开工之后,他亲临现场考察时把‘之一’去掉了。”崔君蒲介绍说。
“公路桥多、隧道多,整个路段有48座桥,最长的浔江特大桥长1839米,是广西目前最长的内河桥;公路经过7个隧道,其中最长的茶子脚隧道全长3335米。”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建设者,崔君蒲对马梧高速建设的艰辛深有感触,他说,“公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很多,一些路段因为地处偏远山区,修建之初大型设备无法用车运到施工现场,只能将设备拆解了用马和骡子驮运;公路地处西江流域,水对施工的影响也特别大……
“马梧高速公路所处地形复杂,但是,公路建设期间没有出现大规模塌方,建好的路面没有一条裂缝,路基、绿化也都做得很好。崔君蒲说,12月17日,广西交通厅副厅长梁毅率队检查了即将通车的马梧高速公路全线后,称赞马梧高速公路的工程质量、路面平整度在广西是最好的,并认为这段公路做到配套设施和公路本身同步建成,堪称广西公路建设史上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