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 年终岁末,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被吹嘘得天花乱坠,林林总总的降价优惠充斥着人们的感官和神经。面对纷繁花哨的宣传噱头,市民大众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真伪、看清本质,慎防上当受骗。
手机优惠 名不副实
近日,有市民反映,时常收到通信运营商发送的各种各样优惠套餐宣传短信,营业厅里也挂满了“充值多少返还多少”、“开通XX业务赠送大礼包”、“积分兑换购物卡”等宣传海报,用户看了不免为之心动。但市民钟永明却对此满腹苦水。据介绍,前段时间他的手机收到一条运营商发过来的短信,内容大致是介绍某项新业务的功能,并告知近期正值免费体验阶段,只要回复信息即可开通。他心想既然是免费体验,便按短信的提示作了回复,但很快发现,该业务还捆绑了其他多项闻所未闻的新业务,短期内无法退订,面对手机包月话费激增、多次追讨无果的情况下,只能自认倒霉。部分用户也表示,各类促销手段实际上只为诱导用户开通新业务,除每月免收体验费用外,并没有实质性地返还相应的话费,而且各种优惠活动之间也相互制约,一名顾客同一时间只能参与其中一种,所谓的优惠大多名不副实。不少手机用户甚至质疑:运营商打着优惠的旗号,却又设立重重关卡,最后真正得到实惠的用户少之又少,这难道不是变相设置陷阱吗?
家居装修 暗藏玄机
每逢年末,都是人们扎堆装修新房的时期。众多家装公司和家具商场纷纷瞄准这个难得的商机,推出一系列打折优惠项目,如“装修送家电”、“全场七折优惠”、“满额回赠”等层出不穷的促销花样让消费者应接不暇。市民阮志强是丰业蓝天港湾的一名新业主,在新兴一路物色到一家标榜“岁末促销、全市最平”的家装公司,当即与对方签订合同,打算于近期装修新房,赶在过年前入住。但不久该公司却以各种名义不断提价,总价比预算超支一大截,而且材料、施工及服务各方面都“严重缩水”,他据理力争要求赔偿,但双方一直僵持不下,新房装修不了了之。
近年来,在家装过程中引起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装修效果与设计严重不符,或建材家具质量不合格,或实际支出与预算相差太大等,往往是由于业主装修心切,盲目趋从于各种促销手段急下订单,只顾价格而忽视了其中的猫腻,导致最终吃亏。
药品市场 鱼目混珠
冬季是传统的滋补季节,随着年终的临近,商家们为冲刺销售业绩频出奇招、故弄玄虚,用高价保健品充当药品兜售给顾客,并以“免费试用、包治百病、无效退款”等虚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市民群众大呼上当。患有多年风湿关节炎的市民何作坤日前途经河东某大型药店,恰逢店内正举行年终促销活动,在销售人员的极力推荐下,禁不起低价诱惑,购买了四盒据称疗效显著的“XX宁胶囊”,回家后才发现外包装标注的竟是“鲁卫食准字XX号”,根本不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回头讨公道却被告知特价商品不予退换。一直以来,药品市场鱼目混珠的现象都较为普遍,不少药店明知有利可图,就明目张胆地把保健品冒充药品销售,从中非法获利。许多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不明就里、轻信鼓吹,很容易上当受骗。
工商、质监等部门提醒市民,岁末促销多为“美丽陷阱”,常见的促销手段有以过期或处理商品代替优质品进行打折,以次充好、欺瞒消费者;也有先抬价、后打折,混淆定价标准;还有“购物满额送代金券”、“买赠联合”等看似优惠实存猫腻的行为。广大消费者一定要多留心眼,不要轻信五花八门的促销花样,应看重销售方的实力、信誉度和售后服务等,还要学会货比三家、理性消费,养成保留发票、电脑小票等购物凭证的习惯,以便出现质量问题时有据可查,有效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