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黎斯琴) 在城市空间拓展中,道路作为最基础的设施必须先行,而在道路工程建设中如何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也应列入相关部门和施工方的考虑范围。近段时间,建设中的红岭2号路(舜帝大道)引起了较大关注,这里泥头车运输洒漏,基础开挖后长时间未回填,道路两旁无路灯,成为成为附近居民深感困扰的问题。
1月11日,记者走访红岭片区,刚到舜帝大道便感到沙尘扑面,泥头车在身边呼啸而过。长洲区检察院门前地段停了六辆泥头车,左侧属于人行道的路面因排污水管道施工,挖开宽约五六米、深约三米的大坑依然没有回填。记者注意到,路边的施工场地均已建起了高约一米的围栏,而泥头车停放的场地也已铺上了一层沙。由于施工场地占据了人行道,路过的行人基本上都在围栏里行走,小心翼翼地避开大坑,踏着泥泞的地面穿越施工场地。
“在围栏里面走要安全些,因为围栏外离车辆太近了。”在红领宾馆附近经营矿石的商铺店主李先生说。他指着前方不远处正在建设中的路口说,那个路口连接两条道路,行人穿行很不安全,曾发生过几次车祸,希望有关部门能设置警示标牌。当问及围栏对经营是否造成不便时,李先生表示了对城市建设的理解。他说,最近路边施工场地加了围栏防止沙土外扬,相对于以前,环境已有所改善。但是,出入工地的一些泥头车依然带泥沙行驶,也没有加盖遮蔽物,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洒漏和扬沙。
在得知红岭新区开发和路网建设的规划后,周边居民普遍表示支持,但他们希望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临时措施减少环境影响。如施工场地建立起围栏,运送泥土的货车应加盖遮蔽物,在施工出入口清洗轮胎等。此外还有人提出,工地设置围栏后,还要相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行人尽量不要行走在围栏内,或开辟一条临时的人行道,提高行人通过时的安全性。
对于市民关心的红岭舜帝大道何时能有路灯照明、施工工期等问题,负责施工的梧州东泰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陆光解释,目前施工队已按照工期加大建设力度,见缝插针地进行施工,并且施工队开到哪里,围栏也将建到哪里,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由于红岭舜帝大道地段目前仍属于城乡结合部,本身管线铺设不完善,不能临时设置路灯照明,只能等到红岭2号路建成后再解决照明问题,按照进度应该在今年下半年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