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 2009年,我市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和能力,扎实推进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农民工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农民工4600人,其中4375人实现就业,超额完成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下达的任务。日前,我市的该项目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及自治区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验收。
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农民工培训项目启动后,市委统战部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以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吴汉华为组长协调小组,严把“五关”,扎实推动温暖工程农民工培训项目的实施。
一是严把任务落实关。我市确定藤县、岑溪市、蒙山县、长洲区四个县(市)区的四所职业学校作为培训机构,承担4600名农民工的培训任务。并针对农民工文化程度和意愿及市内、附近县市用工需求,开设电子电器装配、维修电工、计算机操作、汽车摩托车维修、珠绣、肉兔加工、丝绸加工等专业。除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外,还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务工常识、维权知识、职业道德等培训,确保每名农民工能掌握一至两门劳动技能。
二是严把宣传发动关。各项目县(市)区广泛宣传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农民工培训项目的意义及入学条件、报名方式、优惠政策等,各乡镇利用农村赶集日设点宣传,宣传面达10万多人次。
三是严把培训质量关。该项目建立开班申请制度、公示制度、项目督导员制度、培训管理制度等,同时依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合理安排课程和考核方式,确保学员实实在在学到一技之长。
四是严把经费使用关。培训经费主要用于教师课酬、教材、场地租金、水电费及给农民工的伙食补助等,各培训机构严格执行资金报账制度,建立资金专用账户,专款专用,保证培训经费全部用在温暖工程培训开支上。
五是严把就业转移关。通过组织推荐、签订协议等形式,项目承办单位积极向区内外企业推荐,确保学员转移就业。其中,藤县“温暖工程”培训任务为1000人,实现转移就业992人;岑溪市培训任务为2000人,实现转移就业1846人;蒙山县培训任务为800人,实现转移就业737人;长洲区培训任务为800人,全部实现转移就业。(何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