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不缺乏好的产业,关键是我们如何发挥产业聚集优势并打造好产业集群;梧州不缺乏好的企业,关键是如何对其更好地加以引导、培育和扶持;梧州更不缺乏好的产品,关键是如何充分挖掘产品潜力将其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作为广西老牌工业基地,拥有良好工业优势与传统的我市,正在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大力实施以存量换增量战略,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
挖掘优势产业存量
在前段时间结束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刘志勇提出了以“雁行阵式”优化产业布局的战略构想。我市正在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有关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要求,根据梧州发展主导产业实际需要,以“雁行阵式”布局四大梯次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其中,第二梯次中的不锈钢产业,第三梯次中的医药产业、食品产业,以及第四梯次中的林产林化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均属于我市有着良好的产品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传统优势产业。这些产业拥有中恒集团梧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新盈特钢有限责任公司、三威林产工业有限公司、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梧州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梧锅锅炉制造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在梧扎根多年的优质企业,只是由于发展思路不清晰、缺乏发展资金、设备急需改造升级、改制后遗留问题突出等多种原因的约束,这些极具基础的企业发展潜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
去年初“服务企业年”启动之时,市经委负责人曾经感慨地说:“梧州不缺乏好的现有产业和企业,如果我们能够将其发展好,就能够实现以存量换增量,让全市工业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关键是如何通过引导扶持这些产业、企业获得应有的发展,而这正是我们开展‘ 服务企业年’活动的原因。”
在扶持好现有优势产业,以产业存量换产业增量思路的指导下,我市正在以扶强做大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全力挖掘现有产业优势与潜力。如企业主要集中在长洲区的不锈钢产业,将加快专业产业园区建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促进新盈特钢有限责任公司、永达钢铁集团公司等现有主要钢铁企业通过技改转向生产特种钢材,同时加快丰盈不锈钢生产项目等新项目的建设,并计划在三年内启动年产60万吨型材加工项目,发展一批下游企业入园。
在扶持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有意识地引导有经济实力的大企业收购或入股医药企业,走强强联合的道路。现已经全部搬迁至梧州工业园区的中恒集团梧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这方面的实践上正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通过成功的改制后,依托原有技术和产品优势,为企业注入了雄厚财力和丰富的经营经验,使中恒制药在近两年来得到飞速发展。据统计,去年该企业缴纳税收突破1.7亿元,比前年净增亿元,一举成为梧州第一纳税大户。
以特色园区带动现有产业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以现有产业的存量换取增量,真正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聚、企业集群、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分布格局,使每个县(市)区都有1个特色支柱产业和1个以上特色产业集聚园区,在全市形成若干个区域性产业集聚基地。2009年,我市通过强力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使全市各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15亿元,同比增长了21.1%。
发挥现有企业增量
2009年,我市共有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神冠蛋白肠衣集团公司、广西长洲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丰业投资(集团)公司、广西电网公司梧州供电局5家企业缴纳税收超过一亿元。对于我市来讲,这件激动人心的喜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梧州终于拥有了年税收超亿元的企业,更在于其中的中恒、神冠、丰业三家企业正是通过重组整合,以现有企业存量换取增量的典型。鼓励优质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壮大发展,引导一批有潜力的企业走上集团化和外向型发展新路子,正是我市通过现有企业以存量换取增量的思路。
在近年来不断壮大发展的广西丰业投资(集团)公司原来只是一家单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我市鼓励企业重组整合发展的政策扶持下,该公司近年来把主要财力和精力放在开拓新领域业务上,先后收购了广西天鹅蓄电池有限责任公司、梧州五一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梧州神农药业有限公司等多个极具发展潜力和基础的优质企业。在成功收购这些企业后,依靠企业原有良好的产品优势和技术优势,丰业集团对企业技改和产品创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持续对新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创新的支持,注入技术研发费用,实现了这些企业多项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果。并在去年加快天鹅蓄电池异地搬迁技改项目和五一塑料异地搬迁技改项目的推进,利用我市鼓励企业“退城进园”加快技改的契机,在实施异地搬迁中促进产品和技术装备升级,使这两家企业在危机之年得到进一步发展。去年,天鹅蓄电池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超3亿元,同比增长40%;梧州五一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2.3亿元,同比增长约50%。
“中恒、神冠、丰业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几年内,我市将陆续出现更多年税收超亿元企业。”市经委一位长期从事企业服务工作的干部自豪地说。按照以存量换增量的思路,在今年继续开展的“服务企业年”活动中,我市将筛选出100家重点现有企业,通过财政支持、技改贴息、专项补贴、信贷担保、用工培训、直供电和奖励等方式,帮助这些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效益升级。按照计划,我市将在今年争取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7家以上,年税收超亿元的企业在7家以上。
目前,我市还在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发展集团企业,充分利用田七牙膏、神冠胶原蛋白肠衣、中华跌打丸、双钱龟苓膏、三威中密度纤维板等全国著名品牌,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培育更多国内外知名品牌。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并鼓励企业走之路,计划组建日用化工集团、食品集团、医药集团、有色金属集团、陶瓷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充分挖掘企业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