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林丽芳)在梧州打的,有一个怪现象:的士不按照计价器收费,而是由司机开出“一口价”,谈妥就出发,不妥则拒载。由于一口价比打表收费的价格贵许多,引起乘客不满。
乘客反映:打的都是口头谈价
在梧州某单位工作的陈先生反映,在梧州打的,司机从来不按计价器收费,而是开出“一口价”,最少也要5元钱。陈先生称,从金晖汽车站到梧州火车站不到2公里,也要8元钱。由于公交车到火车站的车辆少,为了赶火车,他出行只能乘坐出租车。但这昂贵的价格,让他有点“吃不消”。
记者发现,在梧州运营的出租车,除了梧州市区的出租车外,还有苍梧和藤县的出租车。市区和县的出租车的起步价却不一样。记者在市政广场附近准备打的到火车站,两辆不同颜色的的士停在一处,记者上前询问价格才发现,梧州市区内打的,起步价竟然出现两种价格:3.5元和5元。市区出租车的起步价为3.5元,苍梧出租车的起步价为5元。为何在同一个城市打的,起步价还会不一样?对此,记者采访了梧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和市物价局,相关工作人员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梧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来属于梧州市区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有500辆,另外市区内还有从苍梧县、藤县等地的外来车,区分这两种车最明显的标志是出租车的顶灯,市区的出租车顶灯大,县区外来车的顶灯小,两种车的起步价不一样。市区出租车起步价由市物价局定价,市物价局工作人员表示:梧州市区出租车起步价为3.5元,公里价按1.7元收取。而县区出租车价格由县物价部门制定,因此存在两种起步价。
如此算来,按照计价器收费,从金晖汽车站到火车站,都应在起步价内,但是出租车司机却形成约定,不打表,上车收8元,比打表贵了3至5元。
司机回应:起步价低没钱赚
在金晖汽车站门口,许多出租车正在候客。记者询问了几名司机到梧州火车站多少钱,回答都是8元。
当记者问这些司机为何不打表收费时,他们都向记者“大倒苦水”。司机李先生说:“梧州人打的少,我在汽车站门口等了3个多小时了,一个客人都没有。”他告诉记者,梧州的市民出行通常乘坐三轮车、摩托车,价格比的士便宜一半以上。乘坐出租车的,大多是下农村或者去没有公交车到达的地方,道路路况差,而且返程通常是空车,如果打表收费,很不划算。
张先生说,今年他刚接手开出租车,发现生意非常不好做,平均每天赚100多元,除去租金、油费,所赚的钱非常少。而且起步价是2006年制定的,这几年油价一直在上涨,而起步价一直没有涨过,如果按照计价器收费,搭乘短途乘客,他们连本都收不回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的士司机指了指身后停放的一辆面包车,对记者说,那是“黑车”,是私家车充当的,没有出租车标志。在梧州,正规的士面临三轮摩托车的竞争,又有“黑车”抢客,生意惨淡,不打表收费,实属无奈。
运管部门:管理体制不完善
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梧州市登记在册出租车共743辆,其中梧州市区500辆,岑溪60辆,藤县54辆,苍梧106辆,蒙山23辆。由于运输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动、出租汽车管理体制尚未完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等多种原因,出租汽车的经营行为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出租汽车不按照规定使用计价器、拒载、异地经营、擅自变更经营模式按照正班车的班线行驶等等。
另外,梧州出租汽车仍然实行挂靠经营管理模式,致使运输企业的管理不到位。目前梧州市区出租汽车一共500辆,分布在市区内共8家出租汽车公司,运输企业全部实行挂靠经营的管理模式,即运输企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许可权,车辆则由承包车主自行出资购买,自负盈亏,并每月交给公司120元的出租汽车管理费。公司为承包车主提供代办年审、代办保险等各类运输服务业务。
车辆挂靠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突出表现在企业对出租车的监督管理不到位上,由于挂靠经营,导致企业经营权不完整,具体经营活动由个体车主负责,企业管理大多停留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传达上级精神上。企业对经营的车辆、车辆的驾乘人员,车辆的调度都没有自主决定权,既管不住车,也管不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