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深度聚焦 激活千年文化底蕴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创建历史文化名城
梧州日报记者 颜桂海 见习记者 祝琳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而现代城市发展中,文化与经济的联系已密不可分。如何加快图书馆、博物馆、体育中心等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成了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热议话题之一。
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首先要有文化内涵。市人大代表陈敏红认为,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历史遗存丰富,文化特色突出,应把分散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发扬光大。城市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会渗透到各行各业,如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也是重要标志之一。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名师、名匠、名校、名企、名医院等等,就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要丰富梧州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创建。
对于我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见仁见智,纷纷献计献策。市人大代表邓朗认为,我市地面和地下保存着较丰富的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城市的悠久历史、光荣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西江文化,唤醒了人们对梧州深厚历史文化尘封已久的记忆,激活千年文化底蕴,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提到了议事议程。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开发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显得十分重要。希望有关部门,在充分研究城市发展历史和传统风貌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编制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订严格的保护措施。做到高品位定位,营造良好创建环境,推进创建工作。
市政协委员孔敬祥认为,城市魅力不仅来源于亭台楼阁、江河山色,更多更深的来自于历史文化的积淀。历史文化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个性,是城市发展的文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各种文体基础设施的设立,是市民素质后劲足与不足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标志能有效地推动一个城市的文化进程,老百姓都十分渴望这些标志能发挥最大效益。切实加强我市群众性文化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是关系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是我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目前确定的10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广西只占两个城市,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市政协委员叶均廷深有感触地说,一直以来我市的公共文体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有的还不如外地一家中小企业的文体设施。其实,公共文体基础设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文体基础设施不仅关系到民生,更应上升到人才素质提高的高度。没有文体基础设施的好环境,哪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以人才为依托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才不至于是无本之木。我市应从城市发展大局着眼,要有极强的前瞻性,把公共文体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文体基础设施功能;从基础入手,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加快建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让梧州打造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浩大工程从此破题,并用厚重的历史来凝聚起梧州人民的意志,不断前进和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