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放鞭炮、视频拜年、论坛里逛庙会……网络技术使过年方式日益多元,给传统的春节增添了不少亮点和变化。正月初一至初三,南宁市民覃俊宇足不出户却忙得不亦乐乎,大多数过年要做的事情,他都在网上完成了。
覃俊宇是个“85后”,从事计算机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电脑是他最亲密的“伙伴”,而他也成为了一名“阳光宅男”。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他陪着父母看了一会“春晚”,随后,他就耐不住“寂寞”——打开电脑,登录论坛与“水友”们交流对央视春晚的不同意见。
不知不觉已近零时,他连忙打开另一个网页,鼠标一点,音箱里立即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吓得父母忙不迭冲到他房间。覃俊宇得意地对父母说:“怎么样,这鞭炮声像吧。”
正月初一,覃俊宇一起床就立即打开电脑,打开视频聊天工具,给亲朋好友一一拜年。“我姐姐在河池、一些大学同学分散在各城市,一年没能见面几次。但在网上,我们无时不在。用这种方式拜年,方便。”看着他熟练地对着笔记本电脑自带的语音设备,给亲朋好友们作揖,说着祝福的话。记者不禁好奇地问:“对于那些不常上网的亲戚朋友,你又是如何拜年的。”
“发短信、打电话呀。现在的通讯方式发达了,怎么样都是一份心意嘛。”
拜过了年,覃俊宇并没有离开电脑,他到本地论坛里“瞎逛”,看南宁过年都有什么新年活动。“你看,青秀山上的桃花开得好漂亮,很热闹呀。论坛里总有网友到活动现场的,他们一般都会及时将图片发到论坛里,我们看图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呢!”
“那你就不想出去走走?”记者问。
覃俊宇撇撇嘴巴说:“天气那么冷,人也多,交通拥挤。何必出去给别人‘添乱’,在家挺舒服、开心的。”
虽然覃俊宇这个春节过得挺自在,但父母却很无奈。“逛庙会、走亲访友……这么多年都是这样过的,但现在的小孩就不爱出门,不过现在我们也能理解了,毕竟时代在发展嘛。”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宅”在家过年。资深“宅女”杜梅告诉记者:“网上过年怎么了,这种生活方式绝对低碳环保,既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可以联络感情,最重要的是省钱。”一位网友告诉记者,央视春晚不太符合他的口味,反而网络里的“山寨春晚”令他欲罢不能,因为这场晚会的组织者和演出者均是各行业的普通人,能引起他的强烈共鸣。
“从小到大,我们逐渐明白了春节的意义,比如辞旧迎新、家人团圆、人情往来等,但在我看来,工作了一年,春节就应该是一个让人放松的节日。”杜梅对记者说,“春节能在家人身边,我就感到很满足了。而在网上,我又有轻松的心情,这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