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公园内,不少两年前由单位和市民植下的树,由于缺乏种树人的打理,如今长势较差,部分已呈枯萎状。(见3月12日《西江都市报》第二版)
犹记得2008年3月8日,笔者一家报名参加了由梧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绿委办、市林业局等部门联合开展的“迎奥运,美家园,共成长”的家庭植树活动,在植树完毕后,尽管我们慎重地用绳子把写着家庭名字的牌子牢牢地缠在树苗的枝上,可仅隔一个月,当我们再度登上白云山,想看看树苗的生长情况时,却意外地发现牌子不知何处去。不仅如此,不少与笔者一同参加植树活动的朋友都有同感:两年时间过去了,树旁的野草都长高了,可咱们种的树怎么就总是一副“发育不良”的样子呢,真叫人看了都心疼呀。
因此,笔者十分赞同《只见新树“笑”,谁知老树“哭”》一文中提到的“不应就此将打理树木的责任推给白云山公园的管理人员,与其每年不断种植新的树苗,不如将原有的树木护理好”的说法,并建议相关部门在组织家庭植树活动的同时,紧密结合梧州当前开展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活动,启动家庭护树活动,以更好地挖掘植树活动背后的深层意义。
家庭护树活动每年至少组织两次以上,通过在媒体上刊登护树启事,组织曾经参加过家庭植树活动的家庭加入到护树的行列。由活动方免费提供肥料和工具,公园的园艺工人在旁指导的方式,指导大家给小树施肥、浇水、除草、修枝,让大家体会到一棵树苗成长的漫长经历,让家庭成员在护树活动中增加绿化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护树中促进家庭和睦,在护树中美化环境,让新树老树齐展“欢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