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报料热线报道(记者 胡春妮 通讯员 胡亮)如今,许多市民的钱包里都有不止一张用来“省钱”的卡:VIP金卡、专卖店的会员卡、美容的包月卡、健身的包年卡等等。卡类消费是商家对消费者的一种服务方式,目的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方便、更实惠的服务。然而,这些代表“特殊”资格的优惠机会,真的能给持卡者省钱吗?
预存消费有陷阱
日前,家住太阳广场附近的市民蒋玉敏向记者反映:她到河西一家美发店理发,服务人员向她推荐一种VIP贵宾卡,说花300元办一张卡可以享受七折优惠,而且不限时间。可当她付钱办卡消费后才发现,这家美发店打七折的价格,比其他美发店价格还高。更让她气愤的是,之后她去该美发店的时候,发现很多项目都不在VIP卡范围内。她想退卡但店家不许,只能挨宰。
无独有偶,市民徐伟也表示,他之前在梧州市某洗车点办了一张洗车年卡,可惜不到半年后这个洗车场居然变成宵夜场了,他卡里的钱也因此石沉大海了。
谨慎办理消费“预付卡”
据梧州市消费者协会的负责人介绍,时下,各种商会、球馆、美容健身、洗车、沐足等机构行业都热衷通过出售“会员卡”让顾客“提前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有些消费卡确实让顾客商家两者得益。但也有个别商家以“提前消费”为名,吸引消费者,而当消费者办卡后,先前承诺的服务却大打折扣。更有一些消费者跌入不法经营者设下的“携款外逃”的陷阱。
因此,消费者在办卡前要详细了解卡的消费服务项目,不要被商家的花言巧语和虚假宣传蒙骗。对小规模经营、管理状况不佳、开业时间较短的商家,选择办卡服务时更须慎重。办卡前应签订书面协议,协议要做明确规定,并索取发票,以备发生消费纠纷时投诉有依据。办卡金额不要一次投入太多,避免承担较大风险。一旦选择了某一种预付约定服务,应按照预付约定条款及时消费,并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发现异常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