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休闲绿地,景观绚丽多姿;西江两岸、桂江两侧,山、水、林、花、城浑然一体,城市河岸风光无限;新兴路、西堤路、火车站站前大道,60多个品种的树木点缀着城市的主次干道,构成 “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态城市格局;环城的山林,郁郁葱葱、四季鲜明,森林景观风光秀丽,景象优美……
这并非是谁的主观臆想与憧憬,而是梧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现实目标。现在,梧州正在 “森林梧州”的道路上大步向前迈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力争明年正式拥有这张绿色的城市名片。
提出计划,“创森”形成共识
“创建森林城市,让绿色来到身边,让森林走进城市,是城市在发展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综合竞争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志;创建森林城市,是城市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创建森林城市,是加速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战略目标,更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客观要求。”这是全市上下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识,这也催生了梧州的“创森”计划。2009年3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利用三年时间,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大手笔描绘出“森林梧州”的美好图景:按照建设“秀美山水森林城、生态家居新梧州”的理念,建设城市建成区的绿岛、绿带、绿道,增加城市绿量,打造西堤路,红岭一、二号路等城市主次干道绿化精品,开展环城周边山体和高速公路(铁路)两旁绿化工作和创建绿色通道等工程……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有扎实的措施和详细的方案。“创森”工作作为关系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梧州市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市委、市政府更是贯注全力,做了充足的准备。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一位负责人说,在提出“创森”目标后,除了成立具体实施机构,还相继制定《梧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梧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宣传方案》和《义务植树实施方案》,确定了分阶段的工作目标和步骤,下达了实施补绿增绿的各项森林工程建设项目,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
“目前‘创森’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改善生态环境,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为目的的各项绿化行动已全面展开,‘大种树、人人种、年年种’的植树绿色氛围日益浓厚。” 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的负责人说。
借势而起,林城美景互融
梧州,群山环抱,西江、桂江穿城绕廓,山川秀美,生态良好,而森林文化与水文化相互交融、交相辉映,则为“创森”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都是梧州创建森林城市的优势。借势而起,“创森”的各项规划和工程也随即展开。
市林业局局长谢善高介绍,“创森”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建立城郊森林、城边林带、城中绿地有机结合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通过实施森林城区、森林资源保育、绿色通道、城市河岸风光带、环城林带及新农村绿色家园、林业产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梧州森林城市建设,打造梧州 “山水环绕、林城互融”的优美景象,使梧州成为一个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共赢的国家森林城市。
谢善高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城市森林体系与城市生态环境体系融为一体、合理培植、栽培、管理林木和植物,改善城乡环境、维护城乡生态、繁荣城乡经济,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的主体生态结构。真正做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把‘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乡一体、生态优良’的美好画卷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
在眼下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全市上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重点的植树造林活动热潮涌动,公路沿线、铁路沿线、西江两岸的山头上,活跃着挖坑、培土、种植苗木的人们身影——“创森”各项工程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全市今年造林18万亩,市区再添10万棵树,至5月底,全部完成2424亩环城公路山体的可视坡面的绿化。
另据介绍,作为“创森”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通通道绿化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对苍郁高速、马梧高速等我市境内共227公里长的5条高速公路两旁1公路范围的山体,以及125公里长的洛湛铁路梧州两旁进行绿化,绿化率都必须达95%以上;132公里的西江走廊的绿化,绿化率在90%以上。
取长补短,发掘资源优势
“森林城市”作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从2004年起至今,全国已先后有14个城市荣获了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梧州作为广西除首府南宁市以外第一个提出申报国家森林城市,是否有条件获得这一殊荣,加入到“国家森林城市”的行列中?
好消息是:梧州的“创森”计划,得到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自治区林业厅的支持,多项工作得到肯定。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也表示,梧州有着厚实的“家底”。在国家森林城市各项有关的森林建设评价指标中,诸如森林建设综合指标、覆盖率指标、森林生态网络指标、森林健康指标和公共休闲指标等方面,目前梧州市基本上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家所规定的标准。此外,森林资源的丰富多样性、历史文化底蕴等其他综合因素,都为梧州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过渡带的梧州,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据有关调查统计,梧州区域内主要树木种类多达有578种,主要花卉及观赏植物也达66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5.4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2%,森林覆盖率更是近72%,较国家森林城市指标高出一倍多。此外,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约120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有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也在7.5平方米左右。同时,大量的古树名木存留,也成为“创森”中珍贵的城市森林景观和森林文化资源。
然而,厚实的“家底”,并不代表“创森”的各项工作已经达标。有关专家分析,虽然梧州的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但林种、树种结构却不尽合理,全市林业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在城市绿化布局中,公园绿地匮乏,城区中心绿地不足,老城区缺少公园绿地,城市绿地系统缺乏整体性;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河流、主干公路沿线的绿化未能连为一体,城市规划区绿地之间及城市规划区绿地与城郊山林之间欠缺系统性连接。
差距不言而明,市林业局一位负责人也坦承,当前全市除了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外,还有相当多的指标未达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这位负责人表示,以梧州市的生态廊道建设为例,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立体交通大格局逐步形成,高等级公路和铁路相继开工或竣工,这些通道两侧举目所及,仍有不少荒坡地、疏残林,连接城乡的骨干道路林网断带之处也不少。此外,林业生态建设用地矛盾突出、地质灾害频发等因素,也严重制约着绿化建设的进程。
差距明显,如何实现从林业大市向国家森林城市的跨越?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说,只要大家倾心倾力,有针对性的弥补不足与缺陷,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努力,打造“森林梧州”,前路并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