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朱桂湘)一个多星期前,在我市一家网络公司工作的张劲松,看到清明节来临,专门为去年逝世的爷爷建立了一个网上纪念馆。4月5日,适逢清明时节,家人都通过网页,为爷爷敬献鲜花、点歌、敬酒,在网络墓园中寄托哀思。然而,在网祭先人之后,张劲松一家人还是奔赴真实的墓园,为安息在仙风山的亲人烧纸钱、敬酒。
如今,随着文明祭祀、绿色祭奠等理念的广泛倡导,越来越多的梧州人逐渐融入到网络祭扫的新风尚中。但传统的文化观念,让网上寄托哀思、鲜花缅怀亲人等现代文明倡导的祭奠方式,离我们似近却又似乎遥远。
4月5日,在仙风山墓园,前往祭奠先人的人们,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和认可鲜花、网络等现代文明祭奠方式,但也几乎每个人都难舍传统的祭奠方式——走到先人的墓碑前,几度鞠躬后焚烧纸钱、洒酒、放鞭炮。
“不到墓碑前,没有这些程序,光对着电脑屏幕,或是仅在墓碑前摆上一束鲜花,场面太冷清,找不到追思缅怀先人的感觉,总觉得心里对不起已经逝去的先人。”张劲松家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尝试着通过网祭来取代过去传统的祭扫,但习惯于清明期间到墓地扫墓、上香的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传统。
从4月4日我市在仙风山墓园开展的“鲜花换纸钱”活动中,人们也可以看出,文明祭扫要深入人心,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尽管网祭等一些个性化的新的祭扫方式正越来越多地为市民所接受,甚至或多或少地开始取代传统的祭扫方式。据了解,虽然活动举办方筹集的2000枝很快就被前来祭扫的人们换走,为清明祭扫吹起了一股文明、环保、绿色的新风,但仙风山整个墓园还是沉浸在以往清明时节“纸钱灰舞”、鞭炮震天的景象中。
不过,有关人士认为,清明时节文明祭扫已成为社会趋势,只要加强引导,在推动市民转变传统祭扫观念的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可以让人们寄托思念、缅怀先人的平台,让清明祭祖的人们对祭扫新风尚知之而且行之,网祭、鲜花祭祀等文明祭扫方式将会更快成为主流。
从事网络工作的张劲松也认为,虽然网络祭扫方便、环保,而且还能通过电脑保存对已逝去的先人的记忆,让追思缅怀先祖的后辈,对自己的先人有一个更详细、更直观的了解,但这种方式对作为中老年人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此,推行文明祭扫还需要创建新的平台和方式,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