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见习记者 梁燕如)随着“低碳”理念逐渐渗透大众生活,乘坐公交车已成为市民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但是,公交车上到处可见市民低劣的乘车素质。市民乘车素质何时才可以伴随着优质生活理念的提升而提升?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客流高峰期乘车乱象
近日下午约六时许,记者在十五中门口搭乘一辆开往文化站的13路公交车。时值放学、下班时间,乘车的市民很多,汽车一驶进站,大家争先恐后涌上车,却极少人会主动避让,照顾老人小孩先上车。
挤进车厢后,很多人就忙着抢位置坐,许多成年人对身旁站着的老人、小孩熟视无睹。注明老、弱、病、残、孕以及怀抱婴儿妇女专座的位置,许多年轻人一屁股坐下后,双眼就望出车窗外,一直泰然自若地坐到下车。许多老人没有位置坐,只能战战兢兢地扶着手把,随车颠簸。
大部分乘客上车以后,无视“往后移动”的标语,从不主动往后移动。乘客们习惯到站了,才慢慢从位置上站起来下车,不会主动提前一点走到后门,好让司机有意识地停站,但是一出现误站情况,乘客就对司机大骂。
车厢很吵闹,大声打电话、聊天的乘客不在少数。几名中学生相互打闹,说着令人难堪的污言秽语,推推嚷嚷间还撞到了一名女士。许多乘客都皱着眉头,厌恶糟糕的乘车环境。
不文明现象频现
经过长时间观察,记者发现,市民乘车素质不容乐观。
部分市民习惯坐车时候吃瓜子消遣时间,市民张玲曾试过被在她后面吃瓜子的乘客将瓜子壳吐到她头上。更让市民无法容忍的是,不少乘客改不掉车上吸烟的陋习。记者发现,一些途经客运站的公车车厢内很多时候满是瓜子壳、果皮一类的垃圾。
部分乘客将车厢内设置的垃圾桶熟视无睹,手上一有垃圾就随意往车窗外扔。有部分乘客还直接向车窗外吐口水。还有部分市民,咳嗽也不懂得避让,直接对着前面乘客咳,这不文明的举动常常引起了前后乘客之间的口角。近日,市民邓峰从澳洲回到梧州,在公车上,他看到市民不雅的乘车行为很是惊讶,“市民的素质何时才能提高呢?”
最近,某些公车的车厢内出现了“涂鸦”。市民程志远表示,看到一些小学生用笔在车厢里写写画画,他当时就及时制止了,“老师家长都要加强小孩文明意识教育。”而学生流达到高峰时,整个车厢就像炸开了锅,乱糟糟一片,小学生更是喧哗打闹的主力军。不少市民担心,这样嘈杂的环境会影响司机驾驶,“分散司机驾驶的注意力,乘客就很危险了。”
记者手记
随着市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乘坐公交车将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出行方式,因而市民乘车的文明指数也将成为反映一个城市形象最直接的窗口。但是,直击市民乘车的现状,谁能不为我市城市形象忧心? 然而,我们常常会不齿旁人糟糕的行为,但是却从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也有令别人厌恶的地方。只要在指责别人的时候,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做好了,就可以从我做起,给他人立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