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雪松(左二)在藤县“农事村办”集中服务活动中为群众提供服务。

杨雪松在广西国税活动中。
在滔滔江水中,他奋不顾身地把一个小男孩托上岸。吓坏了的获救小男孩只是感激地向他笑了一笑,没有留下名字,他也没有追问,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包括他的妻子。而这是两年前的事了。直到不久前,因为无意中“说漏了嘴”,他的义举才迅速传开,但他内心却为此感到不安,他对记者说:如果换作是你,你也会去救的,这是一个人很正常的举动,不值得你们宣扬。他就是藤县国税局干部杨雪松。
两次潜水奋力救起溺水男孩
滔滔浔江,为藤县人民带来了数不尽的发展机遇,也让当地居民形成了亘古不变的亲水习俗。但,奔流不息的江河,也在经年累月地吞噬着一些不幸的生命。常在浔江游泳的泳友们说,每年都会有三四条生命被河水带走。
让我们将时光回流到2007年9月的一个周末。那天赤日炎炎,藤县津北浔江边,当杨雪松与泳友刘羡军来到这里时,一个小男孩玩水正欢,另一个男孩也许不会游泳,只能站在岸边,用羡慕的目光关注着正在戏水的伙伴,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正常。
“小朋友,不要往江心游,很危险的。”畅游浔江前,杨雪松善意地提醒正在戏水的两个男孩。
这时的杨雪松根本没想到,他的提醒并没有起到作用,几乎每年都发生在浔江上的残酷一幕即将发生。现场目睹这一切的泳友刘羡军说:“当时我游了十多分钟,感到累了,就先上岸休息,而雪松体力好,所以还在继续游。就在这时,刚才还在岸上的那个小男孩已经下到远离河岸的深水区,并与先前在江中游泳的伙伴相互拉扯,纠缠在一起。我还没有意识到会出现危险,就在一眨眼功夫小男孩不见了,而先前下水的那个男孩则已游到岸边,呆呆地看着江水,我才猛然意识到有孩子溺沉到水下了。”
也就是在刘羡军意识到险情发生之际,杨雪松已奋力游向小男孩溺沉水域,潜入水中搜寻。因为水流湍急,水底浑浊,杨雪松在水底摸索了一阵子后,没发现人影,第一次潜水救人失败了。不过,杨雪松没有放弃,凭借熟悉的水性,憋足气再次潜入水底,在经过一番摸索,终于找到沉在水底的小孩。
“当时我什么都没想,一找到人马上抓住他的手,把他带出水面游向河岸。”杨雪松回忆当时救人的情景时说,其实他那时已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把人救上岸后,自己也几乎虚脱,“离岸还有两三米时,我就明显感到体力不支了,甚至一度出现了绝望的念头。”
救人是人们所乐见的好事,但过程却充满的危险。谈到当时救人可能遇到的危险,杨雪松至今仍心有余悸。他说,在成功救人后,再回望出事水域,发现附近有一个巨大的漩涡,正不停地把漂浮在江面上的东西吸下去,如果被卷进去,不仅救人不成,很有可能把自己都搭进去。不过,杨雪松对此还是十分坦然:“如果不危险,也就不会出险了,也就不需要去救人了。我是这么觉得的,一个人肯定关系到一个家底,如果小男孩不幸被河水冲走了,那他的整个家庭都会因此破碎、痛苦……既然看到了,如果不尽力去抢救,自己心里也会很愧疚的。而且事发突然,也没时间去考虑得太多。”
急施援手江中救起失控男子
在杨雪松的人生档案里,把一个不知名的小男孩从死神手中抢救出来,并不是他唯一的英雄般的感人事迹。
故事还是发生在浔江边,时间则是在他救起不知名小男孩的第二天。当天傍晚时分,生活在江河两岸的人们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纷纷来到江边,准备畅流浔江放松自己,杨雪松也是其中的一员。在众多的游泳者当中,一名中年男子在距离河岸10多米处的水中突然不能自控,挣扎呼救,而且眼看就要沉下去,但却完全没有引起正在戏水的其他人们的注意。也许是杨雪松因为前一天经历,使得他对游泳的人群观察得特别仔细,他最先发现这一可怕的情景,急着招呼其他泳友对此施以援手,最后将这位身处绝境的男子平安脱险。
杨雪松后来说,这是他做了一件每个人都该做的事。不过,与他相交多年的当地工商局干部周战对他却有着另一番感情和评价,说他是藤县人民的“水上救星”。杨雪松多年来的义举,不仅让周战敬佩不已,也让周战心存感激,他说,5年前,他的一位亲戚游泳时遇险,也是名列杨雪松水上救人名单中。
其实,杨雪松并不仅仅是“水上救星”,他还有着一股“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气概。这是一件已过去多年的事,但在藤县塘步镇汗池村,这里的群众仍念念不忘,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杨雪松深夜追贼的故事,也都称赞他是一位难得的好干部。当时的杨雪松在乡镇基层工作,那时,因为工作需要,在凌晨4点左右就得与另一同事出门干活,当走到汗池村的村头时,他们突然两个鬼鬼崇崇的人蹲在路边,守着用油毛毡盖着的物件,但见到有人走来,却缩到一边躲藏。杨雪松立时觉得有问题,在与同事商议一番后,朝人影躲藏处包抄过去,没想到那两个人立马逃窜——原来是两个小偷,他们将偷来的农用车发动机放在路边,准备伺机运走。
面对赞颂保持一颗平常心
虽然打心底里不愿意透露曾经的义举,但在今天,杨雪松的事迹还是被迅速传开了。
“现在,你不想被人知道的好事都被‘曝光’了,你怎么看?”记者问杨雪松。
杨雪松顿了一下:“说实话啊?如果说实话,我是觉得没什么传扬,既然碰到了,这就么做了,我相信,无论是谁遇到当时那种情况,都会伸出援手的。”人生多彩,却不愿多谈,面对记者的提问,杨雪松常常是用一句平淡的的话来回答:“我做这些事,没什么了不起的。”
在杨雪松义举的迅速传开之际,感到最惊讶的人,并不是他的同事和朋友,而是他的妻子。“我还是从他同事那得到这消息的,一起生活了这么久,这些事他从来没有跟我提过。”虽然感觉突然,但杨雪松的妻子还是为丈夫的种种义举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同事眼中,今年42岁的杨雪松,是一个话语不多,只知道埋头干活的人。他的同事陈永南和黄金英说,虽然一起工作了多年,但从未发现他有什么特别之处。“通过平时的接触,我们知道的杨雪松只是一个做事仔细负责,喜欢游泳,水性不错的人,很平凡,在他的事迹被发现之前,可能谁也想不到他有如此多的义举。” 黄金英告诉记者,在所有同事当中,她是最早发现杨雪松事迹的人。她说,三个多月前,有一次和杨雪松闲聊,聊到浔江又有人溺水,杨雪松当时就顺口说了一句,说他曾经救过一个小男孩。“直到这时,我们才知道杨雪松不仅工作认真负责,而且还有着感人的义举。”黄金英说。
生死关头,杨雪松奋力救人,让他成为了人们眼中的“英雄”。不过,在人们惊叹于杨雪松临危不惧和舍己救人的精神的时候,了解杨雪松性格的刘羡军说:“这件事发生在杨雪松身上,我不会感到意外,他一直都乐于助人,但却一直都很低调,从来都不说出去。”
今年1月27日,在杨雪松曾经的义举传开不久,梧州市国税局授予了杨雪松三等功一次,并发出全市国税系统干部职工向杨雪松学习的号召。
面对荣誉,杨雪松很淡然:“这真的没什么,这是做自己该做的。”——这就是杨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