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锤”好偷,
乘客被“诱盗”?
从去年6月至今,武汉公交车上配备的逃生安全锤前后丢失了1.6万把,此事经武汉晚报等媒体披露后,舆论一时热议:救命工具、公共用品岂能随便拿走?其实在成都、杭州、南京、哈尔滨等城市,公交车上的“安全锤”失踪现象也屡见不鲜。
安全锤挂在公交车上是有着重大作用的。危急时刻,乘客要用它砸破玻璃逃命,一旦丢失,便会影响逃生。明白个中厉害的人认为,偷拿“安全锤”是一种漠视生命的行为。
孩子当玩具,大人当工具
那么多“安全锤”丢失,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原因是,它太“好玩”了。
在武昌广埠屯工作的徐小姐,有一次与朋友QQ聊天时,朋友说:“我以前也想偷一把‘安全锤’,因为有人不好下手,它造型好看,所以就想拿呗,反正挂在车上不要白不要,拿回家可以敲敲核桃、敲敲坚果吃。”
据了解,一些好奇的孩子、少数贪小便宜的大人,比较爱“顺手”拿走“安全锤”。有乘客向公交公司反映,坐车时曾亲眼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把车窗旁挂着的安全锤当成玩具,吵着要,他妈妈就顺手拿下来给他玩,下车时也直接带走了。
批量购进安全锤的东风扬子江客车厂有关人士说,成年人偷拿安全锤,有的是想带回家敲东西,用作家庭小工具;有的则是偷去当废铁卖钱,废品收购站里常有这些锤子的身影;还有的偷了反卖给生产安全锤的厂家,一些无良厂家回收了再当新品销售。
记者在空调公交车上看到,每辆车的前、中、后三个部位,共悬挂了6把“安全锤”。坐在旁边的乘客一抬手就能轻松取下,有网民戏言:“安全锤”太好偷了。
武汉心理专家李先富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说,人人都有一种潜在的冒险意识,“安全锤”做得小巧、好看,像玩具,而且唾手可得,拿走了也不算严重的道德败坏,于是会诱导少数人冲动拿走它。
李先富讲了国外一个案例:一辆没有上锁的车被盗了,车主反而受到指控,说他不锁车的行为诱导了别人犯罪。对安全锤,不妨从技术层面想想如何防盗,更容易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邮局里的笔是用绳子系在桌子上,防止被人拿走的,很管用。“安全锤”也可以在锤把上钻孔,系上一根足够长的链子,既可防盗,也不影响使用。
一些网民在论坛上留言:“那么好看的锤子挂在眼前,简直是诱惑,既然是砸玻璃用的,何必做得那么精致?用高标号的水泥做一个疙瘩,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武汉交通专家胡润洲说,公交部门为公交车配齐安全锤后,还应该借助车内语音播放器,大力宣传安全锤的作用和意义,就像宣传车内禁烟与让座一样,让“安全锤”的救命观念深入人心,警示乘客不要随便拿走。(记者 胡蝶 实习生 姜玉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