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洗没洗,居民根本不知道”
市民李女士向《法制日报》记者反映,她所住的小区尽管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小区物业贴出“因清洗水箱而停水”的告示,但究竟洗没洗,居民根本不知道。有一次清洗水箱时,她特别注意了一下,发现水箱里连水都没放出来,“这种情况下,又不可能爬上去看。水箱里的情况到底如何,恐怕只有物业自己知道”。
据了解,水箱的清洗消毒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定。“按照相关规定,二次供水应每季度清洗一次,现在大都降低到了一年两次的标准。”业内人士介绍说,即便如此,还有物业在清洗次数上打起了折扣,有的一年洗一次,更有甚者两年清洗一次,还有不少物业在清洗过程中“捣浆糊”。由于清洗水箱所需的药水、人工、工具都是成本,为了省下这笔费用,一些物业就派人放一下水做样子。其实物业费里已包括了清洗费,能节省一次,对物业来说也就是“盈利”。
根据规定,水箱清洗后要由超过一定比例的业主签名认可,水质要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并公示检测结果,但时下没有几个小区能做到这点。
上海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青兰坦言,“检测水样作为监督环节,在实际效果中有些形同虚设”。她表示,取样地点应来自于使用者家中,同时在清洗完成后的48小时内审核比较准确。然而,现在水样从何而来,送水过程有无“调包”,都存在漏洞,“肯定不排除物业公司在清洁过程中存在不正规的操作方式”。
“有没有机构专门监督物业”
“如果物业公司不能及时清洗水箱,有没有机构专门监督他们?”有上海市民提出这样的问题。
记者查阅了1993年制定颁布的《上海市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要求》后发现,该要求对于水箱清洗工作中涉及的清洗消毒人员的资格、清洗程序以及水箱周边环境卫生、清洗药物和工具的保管等问题,都有十分细致和明确的规定。
而根据1995年制定颁布的《上海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办法》,对没有按照规定对水箱进行消毒和清洗的房屋管理单位,除责令其限期整改外,还可并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然而,事实上,15年来,真正被处罚过的单位寥寥无几。
据了解,目前上海中心城区的水箱数量大约是11.4万个,而眼下上海市对二次供水进行的监督检查,主要由各区县卫生监督所进行抽检,抽检量为几千个水箱,因此难以做到对所有小区每个水箱的全覆盖检查。现场监督抽检也主要是对消毒剂指标和浑浊度指标的检测,但二次供水的其他检查环节,包括水样送检在内,是依靠物业公司的自身运作来完成的。
上海市卫生监督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水箱的清洗消毒监管应该依靠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目前,对闵行区的试点工作已经展开,对水箱清洗消毒的工作由区卫生局、房地局、自来水公司联合进行公示。此外,徐汇区也开始尝试聘请社区医院的预防和保健人员以及房地局人员做协管员,并请业委会派员加入到监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