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祝琳) 进入夏季,天气越来越热,各式各样的小家电陆续登场。小家电越来越多地融入生活,而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感觉到,小家电便宜好用但维修不易,一旦失灵,不是缺零件就是维修费用高,有时维修费甚至超过购买价,以至于很多坏了的小家电被“束之高阁”或直接扔进垃圾桶。
近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家电卖场和电器商城发现,电风扇、榨汁机、灭蚊器、电蚊拍等季节性小家电,早已唱起了“主角”,这些商品种类繁多、品牌各异,价格基本维持在数十元至一两百元不等。尤其是在一些个体或私营家电销售点,柜台上陈列的小家电多为无名杂牌产品,知名品牌较少,质量也参差不齐,其中还不乏技术指标不合格、售后服务不全的“三无产品”。少数在售的杂牌电风扇、电吹风、电饭锅、电热水壶等,既无国家电器安全强制认证3C标志,也没有相应的使用说明书及售后服务标签。
在两广批发市场某家电商铺记者看到,某品牌台式风扇的标签上,仅简单标注了“广东东莞XX公司”生产,其余应填信息一概空白,一旦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坏损需要维修或退换,消费者注定求救无门。也有不少市民反映,小家电虽然购买时相对较为便宜,但由于这类产品技术含量低,出现故障的几率较高,维修成了最头疼的事情。市面上一般的家电维修店,很少有相同型号的零配件,一旦产品需要返厂维修,运输费、零件费、维修费等费用加在一起,往往超过购买价,因此出了问题又得不到有效维修的小家电,往往成了鸡肋。
正在广汇家电商场挑选榨汁机的市民徐闽军提到,他去年买的榨汁机,用了一个夏天就坏了,找到经销商却被告知已过保修期。街边的修理店要价高又修不好,寄送厂家维修又贵又麻烦,算来算去还不如买一台新的,旧的只好无奈丢弃。
针对小家电维修难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小家电行业技术门槛较低且利润丰厚,很多质量无保障、售后体系不完善的二、三线小企业大量参与生产。而各厂家的产品名目繁多,零配件缺乏通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维修的难度。目前全球都在倡导“低碳”的生活理念,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就是实践环保,如何实现小家电使用起来放心、维修过程省心,是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