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班的老师在教室旁边的楼道里设立临时办公室,方便指导学生。
数学:做题要适度,不能“开夜车”
考生要想在高考数学考场上考出优异成绩,不但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数学解题能力做基础,临场考试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临近高考冲刺阶段,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梁汝祥建议考生在本阶段应该查漏补缺,回归课本,强化记忆课本中提到的重要知识点、公式、定理等,通过对照以前的习题,梳理出自己遗漏的知识点,如果有“错题录”等笔记要充分利用好。在回归课本的做法上,并不是从教科书的第一页开始看,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重点例题的解答步骤进行理解,以便提升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规范性,避免出现遗漏重要步骤导致不得分或得分少的情况。
梁汝祥介绍说,最后阶段的练习决不可松懈,不能因为到了停课自行复习阶段就停止做题。适量的做题可以保持应试的感觉和保持解题的敏捷,更牢固地掌握老师以前所教的解题技巧,也就是保持“应试热感”。但做题也要适度,坚决不能“开夜车”。
英语:每日选做几篇阅读理解
高考英语要想取得好成绩,答题技巧很重要。答题顺序不一定按题号进行。可先从自己熟悉的题目答起,从有把握的题目入手,使自己尽快进入到解题状态,产生解题的激情和欲望,再解答陌生或不太熟悉的题目。若有时间,再去拼那些把握不大或无从下手的题,这样也许能超水平发挥。这是长期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的莫雪鸿老师给出的建议。
莫雪鸿老师提出,由于高考英语是下午进行,因此学生可以在最近几天开始有意识地将进行英语练习的时间调整到下午。在听力训练上,可以找一些历年的高考真题来熟悉语速。她还特别提醒考生,高考英语在答案填涂卡上作答的分值达到105分,因此考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所对应的填涂框,还要预留足够的时间填涂答案。
而梧州一中的岑雪婷老师和赵艾老师则建议,考生在近段时间也不要松懈对听力和阅读理解题的训练,可以每天选做三到五篇的阅读理解以培养语境。实践证明,考前坚持做题的考生在临场发挥会更好。另外,考前几天可以整段的时间从头到尾完成一套考题,以考察自己在答各类题目所需要的时间。在真正的考试中一般应该按照自己的习惯顺序答题,如果遇到难题可以跳过,但是有大的习惯改动则不可取。
另外,目前高考有关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已对句子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考生的英语作文中应有 “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因此考生在书面表达中不能都写小句、短句和单句,还要正确运用高级词汇和复杂结构,恰当运用过渡词,使写出来的文章“含金量”更高,更具可读性。
文科综合:复习要掌握基础熟悉热点话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和综合把握。由于我市高考生所使用的还是旧版教材,因此老师在指导考生复习的时候,都会注意让考生在牢牢把握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尽量多的接触与高考试题出题形式接近的新题型。据市教学研究室周海波老师介绍,在最后阶段,考生还是应该回归课本,并提高审题、答题的熟练程度。周老师介绍说,当考生拿到一道题目时,应先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揣摩命题者所要考的考点,如题目要比较的是什么内容、叙述的是什么对象、要分析的是什么问题等,然后抓住题目所给出的相关信息来确定答题方向。
周海波老师介绍说,近年来文科综合命题方向都会紧扣社会热点、时政热点,通过这些热点来考查基本的知识点,向考查解题能力靠拢。他列举了时下一些热点话题如地震、石油、三农、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党建等都可能入题,但有时命题者会让题目隐性介入时政。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我国最近举办了世博会,但是考试出的题目就可以考英国所举办的世界第一次世博会是什么时间或者为什么可以举办等,这就涉及到英国当时完成了工业革命这样一个历史知识考点。因此,考生在最后冲刺阶段除了继续巩固课本知识外,还要利用整合试题来热身、拓宽思路,找出应试的感觉,提高解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