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及以上学历失业比例高,小学及以下学历失业时间长,就业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两者在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收入较低,限制其社会保险参保率,约束其在城市消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农业流动人门口中,仅有11.6%参加了养老保险。
——劳动权益维护能力差,对劳动保障政策知晓程度低,约三成未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时间偏长,平均每周工作58.2小时。
——社会保障现状不佳,仍有39%的流动人口未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在工伤风险较高的建筑行业,只有23.4%的流动人口参加了工伤保险,超过一半流动人口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
——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异地报销困难。患病后去流入地县以上医院就医者不到70%,近一成选择回老家治疗。仅有26.8%已参加医保流动人口表示可部分报销医疗费,超过六成仍需全部自己支付。
——流动儿童入读公立学校比例较低,大龄儿童在流入地完成义务教育存在困难。正在上学的流动儿童中,在流入地入读公立学校的比例仅为69%,学籍管理制度是影响在流入地接受初中教育的主要原因。
为此,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提高其就业率;加强劳动权益保护,改善就业环境,出台并落实可携带转移的社会保险办法,强化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促进教育均等化,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益,同时均衡城市之间的公共资源配置,合理引导流动人口到中小城市安家落户,促进城市化进程。 (记者 曾利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