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对苍梧县沙头镇来说,这将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已深深地烙在了从灾难中惊醒过来的沙头人的心上,它既在记录着一场沙头人百年不遇的灾难,又在谱写着一曲感人至深的赞歌。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一群平凡普通的人挺身而出,带领惊魂未定的群众从容应对灾难。
重灾区竟能无一伤亡
在“6·15”洪涝灾害中,双尚村是受灾最为严重的村,而双尚村的双一组更是名副其实的重灾区,洪涝、泥石流几乎把村子蹂躏得荡然无存。但令人吃惊的是双一组的179名群众竟然毫发无损,安然无恙,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然而,奇迹总是由人去创造的,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正是双尚村的党支书谭承高。
6月15日凌晨,倾盆大雨下个不停,作为村党支书的谭承高彻夜未眠,时刻在注意着雨情变化。看着越下越大的暴雨,谭承高似乎意识到会发生什么事情了,他拿起手电筒披上雨衣就想出门看看外面的情况。刚走出门口,谭承高就被眼前的情景吓住了,借着手电筒的光线,漆黑中谭承高能看到的满眼都是水,屋前不知什么时候多了几块带泥的大石头,地上还有无数的黄红色泥水在四处漫流,洪水、泥石流已经把双一组团团围住了。山崩!这是谭承高脑里闪现的第一个词。此时他已经顾不了许多了,只朝着自己家里大喊了几声:“山崩了!快点带人走!我去叫其他人。”说着就冲了出去。
他一边跑一边拿着手机一边喊:“大伙快起来啊!山崩啦!”但是雨声和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的声音早已把他的声音吞没了。可怕的是就在这个时候,电断了,手机信号也没有了!时间就是生命,紧急关头谭承高敲开了双一组组长谭显厚的家门,并与其一道马上组织了6名群众,挨家摸户通知其他村民,并立即组织村民转移。凌晨2点30分,经过了近一个多小时的紧急转移,谭承高成功地把双一组的群众安全地转移到了一个水位较高、地势开阔的地方。安置好了自己所在地的群众后,谭承高带领着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又冒险赶往了村里的其他的小组开展救援……
安置点的公道当家人
“6·15”特大洪涝灾害过去一个多星期了,在双尚村汉显自然村的灾民安置点里,包片村干部全伯均在有条不紊地组织当地群众开始了新的生活。
“累!很累!”满脸疲惫的全伯均一边指挥群众搬运物资,一边进行物资核实登记,“从6月15日凌晨起我就没有睡过觉了,现在我是累得吃什么都没有味道了!”他伸出那满是泥巴的手指着安置点上的帐篷,轻叹着说:“但我不得不安排好这些事,这些人啊!”
跟全伯均在一起干活的人都知道,从15日凌晨开始,不管是在转移群众,还是抢救伤员,到最后的分发物资、安置灾民,无处不见全伯均忙碌的身影。“我应该再快点就好了,再快点到全承河家就有救了!”每当后来有人说起他救人及时,不怕危险时,全伯均就会责怪自己,“可惜了!全承河那两个孩子!我可是这里的包片村干部啊!”说到动情之处,全伯均眼里还晃动着一圈泪水。
6月15日凌晨2点30分左右,全伯均接到村里全承源报告,全承河一家五口人已经被埋了。正在组织群众转移的全伯均,便马上组织几个村民火速赶往全承河家。赶到现场,全承河家几乎完全被崩塌的山体压倒,只有几个窗户隐约可见,但山上的泥石流还不断往下流。全伯均顾不了许多,他一边喊着全承河的名字,一边踢烂窗户硬是钻了进去。就在他和群众救出全承河和全妹时,房屋已全部被压倒了。就因为没有能救出全承河家被埋的其他三个人,全伯均一直耿耿于怀。
灾后,由于灾民人数较多,加上圩镇到双尚村的道路因塌方导致交通受阻,从外面运送进来的物资有限。为了能把有限的物资发放到最急需救助的群众手中,全伯均严格把守物资发放关,该发应发,并要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避免重复申领,同时他还积极带领群众及时开展自救自助行动,让部分灾民在吃住上能自给自足。
由于全伯均处事公正,为群众办事任劳任怨,他这个当家人很快就被大家所接纳了。
“不顾家”的村民组长
6月21日,一支救灾工作队来到了双尚村码头片了解受灾情况,工作队刚到屋后组便有一个妇女冲了上来哭诉。“各位领导,你们要为我评评理啊!自从地灾之后我家的男人就整天在外跑,从来就不关心过家里受灾的情况,这叫我如何是好?”
原来来拦路告状的正是屋后组容兴惠的妻子,因为容兴惠不顾自家的灾情,终日在外忙碌,把家里救灾的重任全部压在妻子身上,妻子不堪负重就告起丈夫来了。
容兴惠,双尚村马头片屋后组组长,一个憨厚老实的农民,看到他你不可能会把“高尚”这个词和他联系在一起,但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高尚的事。
“6·15”洪涝灾害发生后,容兴惠家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损失惨重,六间房屋全部被毁。但是想到灾难后码头片有30多名灾民要及时安置时,刚结束组织群众转移工作的他,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救灾物资运输队伍中去。由于双尚村委通往码头片的交通因山体塌方已全部中断,而且有一半路段的路面都覆盖了近一米多厚的泥浆,要运输物资进村除了靠人力之外就别无选择。为了能让家里的灾民能吃上东西,喝上干净的水,容兴惠没日没夜地组织村民运输物资,一趟来回就是两个多小时。从6月15日到6月21日,七天来,容兴惠没有往家里搬过一件东西,也没有帮家里收拾过一点物品。
了解了丈夫的委屈,妻子看着老实巴交的容兴惠,一时说不出话来。
在工作队核查灾情回来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容兴惠的救灾物资运输队,不过工作队的队员都知道了,容兴惠的运输队里多了一个人,那就是容兴惠的妻子——那个拦路告状的妇女!
外村来的救灾小分队
“永乐村的累了没有?沙头村的上!”一个汉子用完全嘶哑的声音指挥着现场救灾人员。在黑色的夜幕下,在双尚村汉显组地灾点的救援现场,来自沙头镇永乐村和沙头村的80多个小伙子,冒雨挥动着手中的工具争分夺秒地在搜救失踪人员。
“还没有呢!你们再休息一会,等一下你们再上!”一个个子不高略显肥胖的小伙子大声地喊着。
这支救援队就是活跃在双尚村灾区里永乐村应急小分队和沙头村救灾队,他们自6月15日凌晨4点了解到双尚村受灾后,便连夜组建了救灾队伍赶赴现场参加救灾。那声音嘶哑的叫孔详文,是沙头村党支书;肥胖的小伙子是永乐村的党支书梁棣康。
这里已经是他们展开营救的第三个地灾点了,一路上他们并肩作战,修路搭桥。为了加快救援步伐,梁棣康还把自己工程队的钩机、铲车全部调用过来,清理路障,排除险情,从无间断,与赶来救灾的武警官兵一起,夜以继日地坚持在救灾第一线。道路修通后,考虑到有大量的救灾物资要尽快的运送到灾区灾民的手中,孔详文又马上组建了一支由15辆摩托车组成义务运输队,把外面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灾区。
搜救工作结束后,梁棣康的救灾应急小分队和孔详文的救灾队并没有闲下来,如今他们又投身到了协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工作当中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