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报料热线报道 (记者 林丽芳)眼下正是大学生毕业离校之时,记者了解到,许多学子为了减轻负担,将积攒了4年的学习资料、书籍等当成废品卖掉。然而,许多学生可能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也夹在书中随手卖掉了。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市民也会在卖废纸的时候,不留神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泄密”。
个人简历当废纸卖
6月29日上午11点,在梧州学院的宿舍楼下的废品收购点,堆满了毕业生们送来的各式各样的“废品”:书籍、学习资料、纸箱、旧电器……
一捆捆书籍被装进了麻包袋,记者随手拿起地上的一叠资料,发现其中夹杂着学生的个人简历,上面有学生的完整个人信息,包括电话号码,家庭情况等。一个正在整理废品的小贩张先生坦然告诉记者,每一年到学校收废纸,都会收到很多学生的个人简历或者是泄露个人信息的一些单据。“说实话,一天整理下来,确实能整理出不少学生的个人信息。有些学生实在太大意了,连家庭信息登记表这种东西都在里边夹着。”
一位宿舍管理员也告诉记者,随着毕业时间的推进,许多毕业生在整理行李时会制造出大量的垃圾,每天楼道垃圾的排出口旁边都会堆放大量的废品。而在清理这些垃圾时,这位工作人员也时不时会发现个人简历、笔记本等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东西。“我只能在这里给毕业生们提个醒,在处理垃圾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
不仅是毕业生,不少市民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也不强。记者走访梧州多家废品回收点发现,多数废品收购点均会收到许多带有个人信息的废纸,除了个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外,甚至联系电话都能找到。
汇款回执单,快递上面的地址等,是市民最容易忽视的泄露信息的单据。记者在京梧新苑一家收购点看到一张汇款回执单,上面收款人账号、姓名、汇款金额等一清二楚。收购点的老板告诉记者,除了回收的报纸、纸箱,有时还能收到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卖废纸小心别“泄密”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店主都表示不会把市民的个人信息出售,但记者暗访发现,个人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盗用,甚至用来办理假证。
个人信息泄露会有什么安全隐患呢?随后,记者按照非法小广告的号码,拨通一个办理假证的电话。对方表示,只要自己能够提供姓名、性别、住址、年龄、照片以及身份证号码就能够很快拿到办理的证件。也就是说,如果能得到他人的个人信息,利用该信息就可以方便地办理假证件。“如果没有身份信息怎么办?”听到记者的询问,对方表示,只要真的想要办理,即使没有任何信息也没关系,他们手中个人信息很丰富。但当记者尝试询问信息来源时,对方却避而不答。
针对废纸中包含很多个人信息的情况,记者采访学生和市民,绝大多数受访者均表示,没想到出售的废纸还能“出卖”自己。“为了找工作,打印了很多只有一页纸的简历,毕业了废纸全部打包卖了,所以没在意这些细节。”家住新兴菜市场附近的高女士表示,以往到银行里存钱、充电话费等单据都当垃圾卖了,怎么也想不到个人信息会这样泄露。高女士表示,以后还真得长个心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