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报料热线报道(记者 曾燕)入夏以来,梧州持续高温,许多市民反映,在新建道路上行走缺少树阴,晒得人发晕。一些市民认为,修路是为了方便市民,修路时必须要尽可能保护大树,不能修了一条路,毁了一片绿。即便需要更换行道树,也应该选择成年大树,为城市多增加一些绿阴。
行道树年年种,市民仍觉不够用
近年来,我市多条道路开工改造,许多大树被移走或砍伐,虽然园林部门解释说,这些大树在道路修复后还会再移植至原地或是重新种植,但很多市民依然觉得很可惜。不少市民拨打本报热线电话表示,道路扩建是好事,但也未必一定要将大树移走甚至砍掉,因为移走大树需砍掉大部分枝干,这些枝干需要几年才能长好形成绿阴,新种植的行道树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据了解,此种情况在梧州并不鲜见。梦之岛时代广场在扩建后,道旁种上了细叶榕,虽然该树种长得很快,但也需要几年才能恢复绿阴。新兴二路、红岭路等也都存在这种情况,道路改建后两旁种植了树,但由于地面硬化等原因,新种的树长势十分缓慢。在太阳广场前的行道树甚至出现倾斜、倒塌的现象。道路年年修,绿化树也年年种,但市民期待的绿阴满路依然无法立即实现。
市民陈宇安说,梧州近几年新修了很多道路,这固然是好事,但已生长几十年的行道树被砍伐后,新栽的绿化树迟迟长不起来,出现“修一条路,毁两行树,少一片绿”的情形。
市民建议适当为城市移植大树
一位园林绿化的业内人士说,我市开展“创森”工作以来,一直强调种大树种好树,但道路扩建是城市发展的需要,行道树被移是无法避免的。但同时市民对绿阴的追求也是对城市生态的要求,两者似乎是矛盾的,但也都是必需的。他表示,对于城市来说,任何一条路都不仅是用来供车辆行驶的,它还承载着一条街、街旁的商铺、附近的社区,是市民活动的场所。市民需要快速交通,但他们还需要绿色。
市民吴宏(化名)表示,修路未必非得要将大树砍伐,绿化也可以适当引进一些成年大树,这样新建道路不至于数年内都缺绿阴。
另外,现在很多景区的绿化都在使用数十年树龄的大树,这些大树在成活后能快速给城市带来一片绿阴。吴宏表示,地面硬化后给树留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即使种上小树苗也很难达到绿树成阴的效果。等待小树长大,实在是太漫长了,我们完全可以在农村或山区把绿化树培育到一定的程度后再直接移植过来。
业内人士:大树不宜进城
有专家和市民表示担忧,城市需要绿阴,但引进成年大树未必是一条捷径。市民张敏就明确表示反对,她告诉记者,“人挪活,树挪死”,一些大树被移植到城市里来,由于生长环境的变化,能不能成活都很难保证,更不用说长出绿阴了。
园林绿化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很多城市都有明文规定,禁止移植成年树用于城市绿化。“2009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就严肃批评了部分城市在园林绿化中使用成年树,追求‘一日成林’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他告诉记者,盲目从荒山郊野或深山老林移植大树进城,会造成了山区生态的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