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 (记者 祝琳) 暑假过半,各种各样的暑期兴趣班、培训班正红火。昨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暑期培训机构发现,前来咨询、报名的家长和学生络绎不绝,不少家长要求孩子临时插班,有的甚至帮孩子连报好几个班。教育界人士指出,兴趣班不应让孩子“被兴趣”,家长不要过度看重短期培训,应从孩子的特点爱好出发,激发其真正的兴趣,才能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培训机构良莠不齐
记者从《市青少年宫2010暑假招生简章》了解到,该机构大学路、潘塘两个培训点共开设一百多个暑期培训班,每班一周两至三个课时,收费标准为每人两三百元。据其工作人员介绍,尽管目前大多数培训班均已满额招生,但依然有不少家长前来咨询插班事宜。记者在报名点也看到,一些家长或拖儿带女、或呼朋唤友来报名点,个别家长为了争取剩余不多的名额,毫不犹豫地替孩子报了名并交学费。
与此同时,记者还发现,我市部分暑期兴趣班存在培训环境欠佳、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有的暑期兴趣班以家庭为服务形式,开设在一些社区或居民楼内,既没有完善的安保设施,也没有专业的教学配套资源,教学培训质量更是无从说起。记者在位于下三云路某社区宿舍楼内的暑期培训班看到,十多名小学生被全天或半天托管在此,仅有一两名所谓的教师在对孩子进行辅导。据一名家教服务人员介绍,很多家长为图省心省力,把孩子送过来就了事,对孩子学什么并不太在意,有时培训中心人太多,孩子一天下来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但家长依旧照送不误。
家长聊当假期托管
记者在市青少年宫暑期培训报名点看到,对于报名参加兴趣班,家长的热情比孩子还要高涨。很多家长都认为兴趣班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暑假正好抓紧时间“补一补”,让孩子的素质得到提高。小学生家长许淑惠表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孩子不可学无所长,为了从小培养女儿的艺术气质,打算为其报名芭蕾舞或拉丁舞培训班。
然而,一些家长在为孩子报名参加兴趣班时,似乎并不在意其学习内容,或者只是出于寻找暑期托管的想法,一口气报了好几个班,使孩子一整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市民黄女士给六岁的女儿报了舞蹈、电子琴、素描、英语等多个兴趣班,她说:“暑假里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习,自己的小孩也不能落后,给孩子多报几个兴趣班,一来让她多学点东西,二来可以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
更多的家长则表示为难,孩子放暑假,大人要上班,老人身体又不好,送孩子上兴趣班实属无奈之举。记者遇到中午下班后匆匆赶来接儿子的杨健豪,他感慨地说:“每逢放假,我们家长就很头疼,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总觉得不放心,在兴趣班里,孩子有人看管,总比在家无人照看强。”
孩子感觉“被兴趣”
“假期好累啊,白天学舞蹈,晚上学英语,周末还要练习毛笔字。”读小学二年级的小婷忍不住向记者诉苦。十岁的甘俊(化名)也表示,自己根本不喜欢美术,但父母认为学画画可以培养艺术情操,早早就帮自己报了绘画兴趣班,现在上起课来感觉特别无趣。
记者走访了解到,同时报名参加多个兴趣班的小孩不在少数,大多数人都表示只对其中一个或两个兴趣班“感兴趣”,其余的都是“父母之命”。个别小孩还抱怨,家长一大早上班前就把自己送到培训中心,等到中午下班后才来接走,下午同样如此,一整天都要在培训中心里度过,感觉跟平时上课没两样,暑假好比“第三学期”。
针对上述现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雪珠指出,现代社会对家庭教育施加了不少压力,暑期兴趣班的出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教育负担。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家长容易盲目跟风,忽视孩子自身的特点,选择一些与孩子真正兴趣不相符的“兴趣班”,使得孩子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她建议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选择真正适合孩子发展的有意义的兴趣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