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郑玉华 通讯员 莫建华) “你要查去社区查!”“我只是租住这里,不是业主。”“之前社区不是登记过了吗,怎么还来?”……这是人口普查员在进社区入户摸底时碰到的现象。据了解,自8月16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梧州综合试点工作展开以来,大塘街道办事处京梧社区入户摸底的工作已接近尾声,从这段时间的工作来看,许多普查员都感到了“入户难”。配合程度不高
“虽然刻意选择了居民下班回家吃晚饭的时间段入户采集信息,但是从下午六点多到晚上九点,走了3个单元,敲了30多户家门,却只有8户开门登记了信息。”刚刚从京梧新苑回来的一位普查员有些沮丧地说。
“这一户听到我说是人口普查之后,说完‘我租这里的’就直接关门了。”“‘要查你们不会去社区查’,户主就这样将我拒之门外。”……普查员们回忆起他们在入户时遭到的各种各样的“冷遇”。
“人口普查关系到每一个市民的切身利益。”长洲区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黄宁说,“医疗、养老、教育、住房保障等等各种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的制定,都需要人口普查提供数据支持与参考。比如,国家要制定养老方面的相关政策,就需要先了解社会年龄结构、人口结构等,而这些数据信息都是通过人口普查来获得。”
长洲区人口普查办公室对此表示,他们会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对人口普查的宣传,形成家喻户晓的舆论氛围。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在人口普查中居民所有申报的家庭及个人资料将严格保密,不作为对普查对象行政处罚的依据,不用于人口普查以外的目的。
普查员可能多次上门
据了解,为了保证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率,做到“区(社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口普查分为入户摸底和正式登记两个阶段进行,入户摸底是摸清居住用建筑物内的住房单元数和居住人数,编制《户主姓名底册》,确保正式登记的准确性,正式登记时普查员还会上门记录住房建筑面积,受教育程度等更加详细的信息,所以普查员至少登门两次。
大塘街道办事处京梧社区试点正式登记的标准时间是8月25日零时,届时普查员将再次上门对居民的个人资料进行核对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