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枪
湘西采矿业发展迅速催生黑枪泛滥,矿主买枪争夺地盘。一矿主花近百万买枪。
“持续扩大的买方市场,增多了枪支的需求,无形之中开启了枪支泛滥之门。”田儒平说。
湘西地处湖南西北部,与贵州、湖北、重庆交界,特别是与贵州松桃县接壤,成为枪支流入和中转的地区。“因为近年来湘西矿山发展,利益争夺激烈,一些矿主开始买枪护矿,争夺地盘。”田儒平称。
古丈县看守所审讯室里,32岁的董飞始终低着头,表情木然。
民警管董飞叫“枪王”。在本案的涉案人员中,从董飞处缴获的枪支最多,有30支。民警说,这30支枪都是质量最好的“正规枪”,包括一支“苏制AK-47”,“差不多可以武装一个排了。”
董飞是花垣县的一名矿老板,“年景好的时候,矿上一年能挣几千万。”热爱各种户外运动的董飞,有个特别的爱好——收藏枪。董飞说,为了买枪,这些年花了近百万元。董飞说,他从小喜欢打猎,并由此喜欢上了枪。1996年“禁枪令”颁布后,为了摸到枪,他曾报名当兵、考过警校,但均未如愿。随着财富的积累,董飞越来越想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枪。在一个名为“打猎论坛”的网站上,董飞买到了第一把短枪。
2008年,网上聊天时,董飞得知一位湖北朋友有一把AK-47,于是他便开车赶到湖北,花5万元买了下来。“买AK-47时,我已经有了很多枪。”董飞说,“我买枪没想过要干什么坏事,觉得不干坏事就不会出事。我把枪都藏在家里,偶尔找个没人的地方放两枪过过瘾,或者用来打猎。现在看来是我错了。”
办案民警说,除了董飞嗜枪外,不排除他为了解决矿上纷争买枪来震慑。
利益链
黑枪“致富效应”让许多人铤而走险。警方称解决经济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枪患。
“贩枪者多数是冲着暴利去的。”参与侦办331大案的湘西州公安局刑侦支队大队长李博说。
李博介绍,以331大案为例,大多数枪支都是个人制造的土枪,以仿六四式的居多。了解原理后,制造土枪并不难,只要有电焊机、电钻、砂轮、钢锯、大小钢锉、铁皮、弹簧等工具就能开工,每支枪的成本在200元至400元之间,土枪的专业化程度越高,价格越贵。
以龙安银的“土枪”为例,成本不到200元,射出几发子弹后就会哑火。但就是这种劣质土枪,第一个枪贩买时1000元左右,此后每个枪贩倒手时都会加价500元-600元,等到黑枪卖到广东等沿海地区的终端市场上,价格至少是4000元,质量好的能超过万元。而长枪的利润更高,造价1000多元的一支猎枪最多能卖到4万元。因为买枪者多是用来震慑,真正开火的并不多,所以在贩枪的利益链中,二道贩子的利润是最大的。
李博坦陈,近几年,随着警方对枪支打击力度的加大,黑枪很难购买,这也无形中提高了黑枪的价格。
据介绍,331枪案涉及的区域主要是湖南湘西的吉首、花垣、凤凰三县市,贵州的松桃县。松桃、花垣、凤凰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制枪卖枪已成为当地部分农民的致富生计,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农忙种田农闲卖枪”的现象。
田世军说,龙安银务农收入每个月最多400元,如果盖一座砖房需要几万元。以务农的收入而言,盖砖房是很奢侈的。然而,他每半个月造一把枪,卖1200元到1500元,一个月造两把就相当于半年的收入。
公安部负责缉枪工作的一位官员对此深有感触。他举例说,中国最大的黑枪制造地是青海化隆县,黑市中“化隆枪”因杀伤力大、质量好很受“追捧”。那里同样亦是国家级贫困县。虽然化隆县扶贫办希望通过向每户提供3500元的专项扶贫资金,让农户牧养牛羊、盖蔬菜大棚或者外出开面馆脱贫,但效果并不理想。
“解决贩枪问题,归根到底要解决当地的经济问题。”这位官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