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梁少欢)本报对倒水镇“被毒气包围”事件进行接连的追踪报道,引发了市民、网友对乡镇垃圾处理模式的关注。零距离网友“万花筒”直言,“乡村环境污染问题值得有关部门重视。”然而,乡镇垃圾处理作为老大难问题,一些乡镇也在摸索中缓慢前进,其出路究竟在何方?近日,记者从梧州市长洲区长洲镇人民政府了解到,长洲镇竹湾村实行“村民收集、村委回收、乡镇搬运处理”垃圾处理模式,较好解决了乡村垃圾问题。
11月25日,记者和竹湾村村委书记甘广标来到竹湾村竹湾六组。记者沿途看到,村民的房前庭院干净整洁,偶尔有散养的家禽在路上追逐。路边、田头、小水沟里,已看不到垃圾的“身影”。竹湾六组村民覃玉告诉记者,没有保洁员上门回收垃圾之前,大家都不愿意将垃圾拿到离家较远的垃圾池,家家户户都习惯“各人倒各人的”“见空地就倒”。因而,当时的居住环境很差,老鼠乱窜,夏天发出阵阵恶臭,招来蚊蝇乱舞。如今,村委统一聘请了保洁员上门收垃圾,村民只需将自家的垃圾收集好,自觉放在门前,由保洁员定时收走。竹湾村村委还给每位保洁员配备了一辆斗车,便于将垃圾搬运至村内定点垃圾池。而每一个自然村的垃圾池内的垃圾,则由长洲镇镇政府聘请的环卫工人定时清运。
据悉,乡镇一级的垃圾都交由乡镇自行处理。竹湾村村支部书记甘广标对此表示,就竹湾村而言,15个自然村共建造了17个垃圾池。从今年10月份起,村委聘请保洁员上门回收垃圾,再由镇政府聘请环卫工人将各个自然村的垃圾清运到市内的大型垃圾场进行集中处理。而各个自然村垃圾池的选址由村民共同商议决定,垃圾清运费由竹湾村村委、长洲镇政府、长洲区政府共同分摊,“为保证公平,垃圾量较大的自然村分摊的垃圾清运费相对较高。”
由于竹湾村邻近市区,在垃圾处理方面有优势,“可将垃圾运到市区大型垃圾处理场,因而运费较低,居民易于接受。”然而,我市大部分乡镇的位置偏远,将垃圾运到市区大型垃圾处理场的成本高昂,若将运垃圾的成本转嫁到村民身上是“无法施行的”。如果就地建造垃圾处理场收集处理垃圾,又受到资金、选址以及垃圾处理技术的种种限制。
为此,倒水镇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在受种种条件限制下,要科学处理乡镇垃圾,首先是村民的环保意识要提高,不要将垃圾随意丢弃堆放,污水胡乱排放等。其次,可以在乡镇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将可循环利用的垃圾,以及可以用作投放沼气池的垃圾分类回收,那么在减少垃圾处理量的同时,也可以将垃圾科学合理地利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