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市民朱小姐想买一双合适的冬靴以御寒,但走进商店,架上打折后仍需900多元的靴子让她望而却步。物价上涨,使得冬衣、棉被等看似必须且平常的御寒物品竟成为百姓心中的“奢侈品”。
部分商品涨幅达15%
毛衣是广大市民冬天御寒的必须品。昨日,记者在国泰商场内多家出售毛衣的店铺内了解到,毛衣的“起步价”已从去年的三四十元涨至五十元。而这还仅是一些材质较低、款式较旧的毛衣的价格,一般市民喜欢的羊毛衣或款式较好的毛衣,其价格均在百元以上。大衣外套在冬天中出现的频率也很大,但现时动辄七八百元的外套并非每个人都舍得买。而羽绒衣的价格则普遍突破千元大关。
据南城百货锦泰店百货区经理禤琼花介绍,今年秋冬百货商品大部分的价格都比以往同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总体的涨幅为10%~15%。其中,鞋类商品涨幅较大。如去年店内靴子的均价在1600元左右,但今年已经升至1800元甚至接近2000元。
禤琼花表示,商家供货价格上调是导致零售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因此很多商家受制作成本涨价的影响而调高商品的供货价格。
“炒棉花”推高棉被价格
今年下半年,国内一些城市出现了“炒棉花”的群体,棉花价格上扬,冬季市民所需的棉被价格也因此受到影响。记者在市场上了解发现,市内棉被价格每市斤从13元到25元不等。虽供应充足,但不少商家均表示,今年以来,每一次进货时棉被的价格都不一样,常常是“一次一价”,且价格越来越高。
南城百货锦泰店销售棉被的人员说:“这一次的进货价比上一次贵了5元。”此时,店内棉被的价格已经涨到25元一市斤。
增设御寒物品几成奢望
衣服、棉被等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据民主社区负责低保户工作的副主任张家玲介绍,为了保障低保户在物价上涨时期的生活需要,低保补差金额已经作出了上调,从255元增加到300元。但45元的增长额仅是杯水车薪,扣除了日常生活的必要开支外,低保家庭想增设一些冬天御寒物品几乎不可能。
张家玲告诉记者,前段时间社区帮助一批低保户申领了一些棉被和衣服,那些没能得到救助的低保群众则需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御寒问题。
有市民提出想要将家中的旧棉被、旧毛衣等御寒物品捐助给有需要的民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出于卫生情况的考虑,民政局和救助站并不接受市民捐赠的旧衣物。如果市民真想要捐赠,可将经过卫生处理过的衣物或棉被送到所属社区,由社区转交给低保户等有需要的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