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欧蕾蕾)日前,本报对因御寒物品价格走高,市内一些困难群众缺乏足够的衣物抵御寒冬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昨日,记者深入采访了两户困难家庭,了解他们在物价上涨时期的生活情况。
保暖问题成关键
见到市民周瑜芳时,她正在处理早上买回来的一小段淮山。她说:“淮山加点米煮成粥,午饭就解决了。”据悉,周瑜芳和自己的儿子、媳妇蜗居在民主路维新巷的一间老人院内。周瑜芳把受资助得来的钱交给老人院,但因钱不够,得到的仅是一个床位,伙食还需自理。而她残疾的儿子和媳妇,就花100元钱,在老人院内租用了一个不足10平方的小单间,平日靠打散工艰难地维持生活。
当记者问及周瑜芳,家人过冬的御寒衣物是否充足时。周瑜芳无奈地笑说:“我的儿子就靠一件背心过冬,脏了就洗,洗完吹干后继续穿。”她表示,家中几乎没有足以御寒的东西,一切都是凑合着过日子。
走进市民卢文达的家中,映入眼帘的是两张床上的三条棉被和挂在房中五六件冬衣。卢文达告诉记者,这就是一家四口“过冬”的所有资产。而那三条棉被从他十多年前结婚时就一直用到现在。据了解,因卢文达一直受疾病的困扰,家中的开支仅靠妻子在外打工所得,一家人的生活苦不堪言。
卢文达母亲陈慕洁看着躺在床上的孙子,无奈地告诉记者,属于残疾人的孙子仅有一件过冬的大衣,睡觉所盖的棉被也很薄。“棉被不够暖,晚上就看见他一边睡觉,一边打哆嗦。”陈慕洁说。陈慕洁表示,现在他们最希望能得到一些御寒物品,如棉被、毛衣等,起码能保证最基本的保暖问题。
据卢文达、周瑜芳所属的民主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内类似的困难群众还有不少。因近期物价上涨,入冬以来,这一部分困难群众想购买一些御寒的物品变得十分困难。
投入1000万元购买过冬物品
日前的报道中提及,困难群众盼好心人捐冬衣棉被以御寒。对此,有不少市民在零距离网站上发帖表示,愿意捐出自己的旧衣物。但据记者在市民政局、社区了解到,出于对卫生情况的考虑,他们并不建议市民捐赠旧衣物。如果热心市民想帮助这部分困难群众,可以通过捐新衣物或资金等途经。
此外,记者在市民政局救灾科了解到,该局已通过各县市基层组织,统计需要御寒物品的困难群众的数量,发放物资来帮助他们渡过寒冬。救灾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央拨款和地区财政的资助下,本次预计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以购买棉衣、棉被、粮食等物品,集中救助低保户、五保户和定救户等困难群众,保障他们冬天的生活所需。 |